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專題:A股大消費產業鏈支付賬期大觀
在如今行業極致內卷的背景下,車企普遍將供應商視為“無息資金池”,通過漫長的賬期,將本該由自己承擔的融資和現金流壓力轉嫁到了供應商頭上。據Wind數據統計,當前國內車企對供應商的支付賬期平均超過170天,將近半年;部分車企賬期甚至超過240天,也就是8個多月。

產業鏈更上游的供應商的賬期,往往是在上一級供應商的賬期基礎上加2個月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許多Tier2、Tier3,以及更上游供應商的賬期還會更長。而對于不少小微型供應商企業而言,3-6個月的賬期足以使它們的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甚至直接給它們宣判死刑。
2025年3月17日,國務院公布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下稱“《條例》”)。《條例》規定,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應當按照行業規范、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并及時支付款項,不得約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為向中小企業支付款項的條件或者按照第三方付款進度比例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6月1日,《條例》正式施行,旨在解決中小企業“收款難”問題,強勢企業的“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與周轉天數成為熱議話題。近期,國內多家汽車生產企業發表聲明,就“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作出承諾。
本系列文章將以汽車行業為起點,計算“衣食住行”等大消費產業鏈A股上市公司應付賬款及票據周轉天數(下稱“支付賬期”),據此探究這類過度擠壓供應鏈現金流的、粗放的、不可持續的競爭形式是否普遍存在。
具體研究方法為:支付賬期=360*[(2023年末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2024年末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2]/2024年營業成本,行業數據以該行業分類下所有上市公司對應科目數據加總得出。
開發商支付賬期長達9個月
本文將以申銀萬國行業類(2021)為分類標準,探究A股房地產行業(含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服務2個二級行業分類)支付賬期現狀。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末,地產行業共計102家上市公司(“A+B股”視作同一上市公司),營業成本總額1.69萬億元,應付賬款及票據總額1.17萬億元,2023年末為1.36萬億元,同比減少13.77%。計算得出地產行業2024年的支付賬期為268天,接近9個月;2020年為239天,5年增長了29天,約一個月。
細分到二級行業:
“房地產開發”行業共92家上市公司,2024年營業成本總額1.66萬億元,年末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1.16萬億元,2023年末為1.42萬億元,同比減少17.73%;行業支付賬期為280天,超過9個月。
“房地產服務”行業共10家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末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53.3億元,同比增長21.35%;行業支付賬期為45天,顯著短于房地產開發行業,本文不對該細分行業的支付賬期進行分析。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房地產開發商(下稱“房企”)的上游主要系材料設備供應商,包括水泥、鋼鐵、玻璃纖維、工程機械等,集中度普遍較低。以A股三大龍頭(以營業收入為篩選標準)為例,2024年萬科A、保利發展、綠地控股從前5名供應商的采購比例分別為4.41%、3.74%及2.82%,均僅為個位數。
近年來,房地產業陷入寒冬期,房企普遍面臨回款壓力,通過延長支付賬期,可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補充營運資金。近5年,房地產開發行業的應付賬款及票據總額從2020年末的1.32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1.47萬億元,并逐年下滑至2024年末的1.16萬億元。與此同時,支付賬期從235天延長至280天,增長了45天,約一個半月。
張江高科賬期長達90個月 濱江集團僅為1個月
92家上市房企中,支付賬期最長的為張江高科,2024年長達2670天,接近90個月;2023年的支付賬期為1527天,同比大幅增長1173天。也就是說,張江高科的供應商在提供產品/服務后,通常需等待7年以上才能收回貨款。
一方面,張江高科主要從事張江科學城等科技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項目周期長(土地獲取、開發建設到銷售回款需數年),需長期占用供應商資金。同時,張江高科2024年的存貨周轉天數長達7708.78天,遠高于其他上市房企,導致應付賬款周轉天數被動拉長。
另一方面,張江高科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達69.04%,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為1.39、0.26,短期償債能力較弱。通過延長支付賬期,可減少即期現金支出,優化現金流。
濱江集團的支付賬期最短,僅為33天,約一個月。這與其核心供應商密切相關。
2024年,濱江集團的第一大供應商為“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及各分局”,向該供應商的采購比例高達58.87%,主要系向各地國土資源局支付的土地款所致。而根據《杭州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實施辦法》,“土地使用者應當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支付全部土地出讓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權解除合同,并請求違約賠償。”
由于土地出讓金的征收受到嚴格管理,濱江集團的支付賬期也被限制在一定期限內。2020-2024年,濱江集團的支付賬期從61天降至33天,與行業變動趨勢截然相反,反映其信用狀況良好。同時,濱江集團應付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僅為2.18%,顯著低于同規模房企。
綠地控股位于紅檔 支付賬期在頭部房企中最長
單就3家頭部房企而言,萬科A、保利發展的支付賬期較接近,2024年分別為223天、214天,低于行業平均280天的賬期。而綠地控股的支付賬期卻長達614天,幾乎是萬科A、保利發展的3倍。
具體來看:

萬科A的營業成本為3082.65億元,同比減少21.92%;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1600.33億元,同比減少27.81%;支付賬期為223天,2023年為233天,同比縮短約10天。
保利發展的營業成本為2682.60億元,同比減少7.91%;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1458.38億元,同比減少16.06%;支付賬期為214天,2023年為208天,同比略微增加6天。
綠地控股的營業成本為2187.88億元,同比減少31.7%;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3518.48億元,同比減少10.84%;支付賬期為614天,2023年為466天,同比大幅增加148天。
截至2024年末,萬科A、保利發展、綠地控股的應付賬款及票據分別占其總資產的12.44%、10.92%及31.99%。顯然,綠地控股的應付賬款及票據余額比萬科A、保利發展加起來還多,且占總資產的比例也明顯偏高。在92家上市房企中,綠地控股的支付賬期也榜上有名,由高到低排名第6。
“三條紅線”是反映房企債務風險的核心指標。根據Wind數據計算,3家頭部房企中,僅綠地控股位于紅檔,2024年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負債-預收賬款)/(總資產-預收賬款)]達89.02%,凈負債率[=(帶息債務-貨幣資金)/股東權益]為167.12%,現金短債比[=貨幣資金/(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短期借款)]為0.54。
自2025年以來,綠地控股的股價跌跌不休,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6元,距離1元退市紅線已較為危險;總市值僅225億元,較2015年巔峰時蒸發超90%。
萬科A位于橙檔,2024年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73.62%,凈負債率為86.69%,現金短債比為0.54;保利發展位于黃檔,2024年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74.33%,凈負債率為63.83%,現金短債比為1.59。
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萬科A收盤價6.29元,總市值707億元;保利發展收盤價7.88元,總市值943億元。
“活下去”是房企當前的第一要務,而“如何活得好”將是未來的關鍵命題。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來源:新浪財經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