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行業(yè)從周期底部逐步回升,全球資本正悄然重構對中國核心資產的價值判斷。高價值的新能源核心標的在A股有很多,但真正能夠讓諸多外資大舉入手的選擇還很少,在對標的稀缺性的感受上,內資與外資的感受有明顯的不同。
11月7日,新能源材料領域全球龍頭企業(yè)中偉股份披露《關于刊發(fā)H股招股說明書、H股發(fā)行價格區(qū)間及H股香港公開發(fā)售等事宜的公告》,港股發(fā)行價格區(qū)間出爐,初步確定為34.00港元至37.80港元,
中偉股份是繼寧德時代后的第二家A+H新能源“核心標的”
就在今年的5月20日,“寧王”分別用“倒掛的AH股價”、“外資配置中國新能源核心資產通行證”的鮮明旗幟打破了A股必貴于港股的傳統(tǒng)認知,開啟了核心資產港股IPO加速的浪潮。
上市之后,寧德時代的港股價格持續(xù)超過A股,截至11月5日收盤,寧德時代H股收盤價為547.5港元/股,A股收盤價為388.7元/股,H/A比價為1.29,溢價顯著,估值方面,H股PE(TTM)為35.70倍,顯著高于A股的27.81倍,。
同一標的,兩種定價,這一現象折射出國際資本對中國新能源稀缺核心標的的高認可度,以及“能源科技”VS“新型制造業(yè)”的估值思路差異。
當特斯拉高舉著“科技公司”的標簽,在新能源板圖中將市場目光鎖定在FSD自動駕駛、儲能生態(tài)的萬億級預期上,享受著290倍的PE(TTM)和1.48萬億美元的市值時,比亞迪用2025年上半年反超特斯拉的營收,在“制造現實”、“賺賣車錢”的基底上,努力維護著8400億人民幣市值和22.78倍的PE(TTM),而比亞迪近年來單車凈利潤的大幅提升、技術壁壘、生態(tài)體系等價值被“雪藏”。
今年以來,港股上市的中創(chuàng)新航保持了平均57.09倍的日均PE(TTM)水平,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盡管利潤虧損,在但過去6個月中分別實現了83.33%、87.21%的漲幅,走出了漂亮的探底回升趨勢……
可見,在稀缺性感受差異和估值思路差異的背景下,全球資本市場形成了對A股新能源企業(yè)的顯著價值錯位。
中偉股份是繼寧德時代后的第二家新能源賽道A+H核心標的,其核心性體現在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公司,是前驅體及正極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yè),中偉股份的產品構成了鋰離子電池的核心組成部分,極大程度上決定了電池的性能表現。
據研究統(tǒng)計,中偉股份在鎳系、鈷系材料領域的市場份額連續(xù)五年全球排名第一;2025年上半年,四氧化三鈷全球市場份額繼續(xù)保持第一,市占率近30%;前三季度中國鋰電池三元正極前驅體出貨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材料銷售總額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磷系材料外銷市場全球第一,鈉系材料訂單規(guī)模行業(yè)領先,固態(tài)電池材料也已進入大規(guī)模試點階段。
在A股上市將滿五周年之際,中偉股份憑借行業(yè)領先地位及穿越行業(yè)周期的穩(wěn)健基本面叩門H股上市,這一動作背后既有穿越行業(yè)周期后的底氣與信心,亦有完成深度全球化,整合全球資源的戰(zhàn)略發(fā)展野心。
國信證券認為,隨著鎳價逐步企穩(wěn)、三元需求回暖,該公司新能源金屬業(yè)務的盈利能力有望修復,與前驅體業(yè)務形成“雙輪驅動”。預計2025-2027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5.82/19.70/23.41億元,同比+8%/+25%/+19%。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預計中偉股份2025年至2027年歸母凈利潤約15.39億元、20.05億元、26.14億元,考慮公司為國內第一大前驅體廠商,且鎳自供率持續(xù)提升,給予26年30倍PE,目標價64元,維持“買入”評級。
產業(yè)核心地位、穿越周期的全維度升級、業(yè)績即將迎來回升期,與外資對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的樂觀預期形成共振。
被低估的AA級MSCI評級將在港股上市后成為吸引外資的聚光燈
晨星調查顯示,在合計管理18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投資者中,超三分之二將ESG因素納入核心策略。如今,全球ESG資產投資規(guī)模高速增長,2025年預計突破50萬億美元,這類基金在選股時會嚴格參考MSCI、S&P評級,且很多品種僅會投資評級在“BBB+”以上的企業(yè)。
ESG評級較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入選ESG指數和ETF組合、獲得更高的投資權重,吸引更多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
數據顯示,MSCI ESG評級達到AAA級的滬市上市公司外資持股市值平均為356億元、平均持股比例近5%,分別是CCC級公司的21倍和2倍。曾有新能源上市公司在MSCI評級升至“A”后,一周內獲得3家國際ESG基金的調研,最終引入戰(zhàn)略投資5億元的現實案例;若評級低于“BB”,則會被多數ESG基金排除在投資范圍外,錯失大量優(yōu)質資本。
自2022年中偉股份首次參與MSCI ESG評級以來,評級結果連續(xù)提升。目前,中偉股份以總分6.5分的成績成為行業(yè)最高評級的企業(yè),與寧德時代、陽光電源并列,也是唯一一家獲得AA級的新能源材料公司。
該評級成績大大加碼了中偉股份在國際市場的業(yè)務競爭力,以及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稀缺屬性和外資新引力,對于設有MSCI評級門檻的外資基金及長線機構而言,中偉股份港股上市后將自動納入其配置視野,形成可靠的投資預期。
A股筑基,港股拓疆:中偉股份的超越之路
此次港股定價不僅是中偉股份全球化征程的里程碑,更折射出國際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材料龍頭的價值重估。從初登A股時的行業(yè)爆發(fā)期,到穿越周期后開啟港股新篇,中偉股份的資本路徑始終與產業(yè)升級深度綁定。
2020年12月23日,中偉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首發(fā)融資14億元,上市當天股價便漲超200%,彼時恰逢全球新能源產業(yè)爆發(fā)的黃金窗口,動力電池需求激增推動正極材料市場擴容,公司憑借鎳系、鈷系前驅體的技術優(yōu)勢迅速崛起。
從A股上市到啟動港股IPO的五年間,新能源行業(yè)經歷了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產能擴張與供需重構的完整周期,中偉股份卻實現了營收規(guī)模的持續(xù)突破,從2021年的200.72億元增至2024年的402.23億元,持續(xù)保持盈利。
過程中大舉投入,打造了從鎳系、鈷系、磷系、鈉系到新能源金屬的多元化新能源材料產品矩陣,貫通了從“資源開發(fā)-原礦冶煉-原料精煉-新能源材料制造-終端循環(huán)回收”的一體化閉環(huán)產業(yè)體系,搭建了“4國內基地+6海外基地”,輻射亞洲、歐洲、北美等核心市場的全球化發(fā)展格局。
在展現出強勁周期抵御能力的同時,做到“守中有攻”,值此港股上市之際,完成了對曾經A股上市的自己的全面強化與超越。
來源:有連云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lián)系請發(fā)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