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漓島音樂節的盛況,再度讓全球聚焦澄邁時,“文化澄邁·十二樂章”也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而“澄邁奢饗”農文旅品牌產品蓄勢待發、闖向全國,又有中國首部AI國風音樂劇《心安東坡》在澄邁上演……一個個鮮活的文化IP正在澄邁生長、破圈,構成了一幅層次立體、張力十足的文化新圖景。

文化的力量,浸潤在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厚植在千年底蘊的澄邁沃土,并因此成就了澄邁獨特的文化稟賦與人文涵養。當錨定“青年澄邁”“文化澄邁”“數智澄邁”“幸福澄邁”的戰略定位后,澄邁走出了一條人文與經濟交融的創新發展路徑。
“文化澄邁”為澄邁持續領跑帶來了“元動力”,而新IP構成的文化肌理,更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文化澄邁·十二樂章,為公共文化品牌升溫加碼
區位優勢、營商環境、引領海南……這些都是澄邁的關鍵詞,但不完整;富硒福地、長壽之鄉、綠色名縣……這些澄邁的金名片,略顯傳統。
今年3月,以“樂賞民俗”為主題的文化月在加樂鎮率先啟動,由此拉開“文化澄邁?十二樂章”的序幕——全縣每個鎮各挑大梁,每月聚焦一個主題,至少主辦一場主題活動,全縣的活動分為12個篇章,整個活動從形式、內容、編排等多個維度發力,做到“鎮鎮有主題,月月有活動,一鎮一焦點。
此前,基層文化建設面臨著專業人才匱乏、活動形式陳舊、專項資金不足等諸多困境,特別是傳統形式與群眾需求日漸脫節。
“文化澄邁·十二樂章”無疑是一場謀定而動的創新實踐,既要接地氣直達基層,又要冒熱氣精準適配,還要拉人氣文旅融合……澄邁縣委、縣政府在文化創新中破題,在探索實踐中起效。作為澄邁縣‘1+12+365’全年活動體系的核心,“文化澄邁·十二樂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成為喜聞樂見的文化IP,涵蓋了文藝演出、民俗活動、體育賽事等多個領域,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數智文化等互嵌共融。
當歷史的深度賦予發展厚度,文化的溫度將更加滋潤創新進取的土壤。自上而下整合優質文化資源,自下而上激發內生動力,“文化澄邁·十二樂章”建構了公共文化品牌的新高度。
引育IP,“火”起來 “潮”出圈
如果說“十二樂章”是文化澄邁的筑基之作,那么引育的文化IP集群,則代表著澄邁逐步向國際文化新興之地華麗轉身。

漓島音樂節,一個集音樂、藝術、文化于一體的青年盛會,首秀便引來5萬客群,而第二屆漓島音樂節更是以國際視野、匯世界之聲,成為國際青年群體又一熱捧的狂歡IP;東坡文化,讓澄邁躋身“蘇軾圈”,從“東坡講堂”到“東坡書房”,從系列活動到接力承辦2025年第三屆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游大會,澄邁渡口見證了千年文化的一脈相承,更豐盈了澄江邁嶺的情懷包容;游戲電競,百大游戲廠牌紛紛在澄邁落地生根,科技催生的文化“新三樣”,讓澄邁不斷凸顯出數字文化的鮮活印記;澄邁半程馬拉松,讓運動健康愛好者律動澄邁、跑出熱愛……多元文化IP勾勒出文化澄邁的鮮活肌理,“以文塑城”已然成為落地見效的堅實行動。
不止于此,澄邁引育的文化IP集群依然在日漸繁茂。每個鎮域都形成獨特的文化IP,仁興鎮“三月三”文化節通過黎錦手作、傳統服飾展演活化非遺記憶;橋頭鎮借地瓜文化節串聯農耕研學與騎行賽事;永發鎮以稻收文化節演繹“火熱生長”的農耕文明……這種“一鎮一品”的布局,讓游客能從一杯福山咖啡里品味南洋風情,從一場裝軍巡游中讀懂民俗傳承,實現了文化從“抽象符號”到“具象體驗”的轉化。

“火”起來,是因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潮”起來,是因把握風口、IP賦能。
文以興業,文化澄邁的生長邏輯
文化澄邁,不僅成為“以文化人”的抓手,也成為“文以興業”的金鑰匙。
一項影響深遠、惠澤長久的決策,需要勇氣和毅力。從頂層設計到資源統籌,“文化澄邁”在日漸改變干部群眾的認知與見識,這是“能干事、干成事”的新平臺,也是“大傳播、大影響”的新舞臺。
“十二樂章”的精髓就是“文藝賦美鄉村”,以文化澄邁為筆,描繪出澄邁鄉村振興、鄉風文明、生活幸福的新畫卷。文旅融合、文創產品等,也是挖掘澄邁多元價值潛力的有效方式,激活了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動能,讓鄉民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在澄邁,甚至數字文化,也成為獨具魅力的文化象征。南生態軟件園、游戲出海眾創空間、第三街區(已更名為“青澄里”)等儼然成為文化打卡點。產業根基一直是澄邁的底氣,在文化澄邁的浸潤下,完美呈現出文化與產業的互動關系。
“要出海、來澄邁”成為澄邁最響亮的Slogan,而文化所具有的原生國際屬性,也與澄邁這一戰略決策珠聯璧合。一方面,出海全球為文化創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與增長潛能;另一方面,文化澄邁也為拓展全球營造了堅實的軟實力底座,跨文化的交流互動是國際傳播、文明互鑒的有力支撐。

做大做優文化資源體量,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這也是梳理文化澄邁的生長邏輯后的結論。
海南自貿港封關在即,文思成勢、擊鼓催征。澄邁正在進行的文化創新實踐,具有非凡的樣板意義,文化澄邁,也是高質量發展可借鑒的新范本。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