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訊 11月13日,諾誠健華(688428.SH)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報。當季度,諾誠健華實現營收3.83億元,同比增長38.09%;凈利潤虧損3432.35萬元,扣非后凈利潤虧損5307.75萬元。
從前三個季度整體來看,諾誠健華累計實現營收11.15億元,同比增幅達59.85%;毛利率提升至88.8%,較上年同期的86.0%增加2.8個百分點。營收與毛利增長,主要得益于核心產品奧布替尼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以及與Prolium達成授權許可所確認的首付款收入。
同時,諾誠健華前9個月的凈虧損為0.72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收窄74.78%。虧損幅度改善,得益于奧布替尼快速放量。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藥品銷售收入達10.24億元,其中奧布替尼貢獻10.10億元,同比增長45.77%。
現階段,諾誠健華僅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上市,即BTK抑制劑奧布替尼和CD19單抗坦昔妥單抗。奧布替尼于2020年12月獲批上市,已在國內拿下四個血液瘤適應癥,是國內首個且唯一針對復發/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MZL)適應癥獲批的BTK抑制劑。除今年4月新增的一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適應癥外,其他三個適應癥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諾誠健華的營收高度依賴奧布替尼。該產品上市前,2019年、2020年營收僅為124.7萬元、136.36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21.41億元、3.91億元。隨著奧布替尼成功上市,2021年營收飆升至10.43億元,虧損額縮減,歸母凈利潤虧損降至6454.6萬元。不過,這主要得益于當年諾誠健華與渤健就奧布替尼治療多發性硬化達成的授權合作。
該合作于2023年2月宣布終止,猜測或與美國FDA暫停奧布替尼用于多發性硬化的2期臨床有關,奧布替尼第一次“出海”遇波折。但在國內市場,奧布替尼憑借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打開銷路。2021年 - 2024年該產品銷售額分別達2.41億元、5.66億元、6.71億元、10.00億元,截至2025年9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4.88億元。
多家證券機構研報分析,預計到2026年,奧布替尼血液瘤相關適應癥的銷售收入,仍將是諾誠健華的核心收入來源。今年10月,諾誠健華宣布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Zenas BioPharma達成協議,將奧布替尼在多發性硬化癥等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海外權益,以及兩款臨床前資產有償許可給對方,本次交易首付款及潛在商業化里程碑付款等總額合計超過20億美元。
為提升產品力,諾誠健華拓展奧布替尼的適應癥。據半年報披露,奧布替尼用于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已啟動全球三期臨床。針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治療的中國Ⅲ期注冊性試驗已完成患者入組,預計2026年上半年提交NDA。奧布替尼用于紅斑狼瘡的2b期臨床試驗也在國內進行,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讀出數據。
國內BTK抑制劑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BTK抑制劑已達5款,除奧布替尼外,還包括強生/艾伯維的一代BTK抑制劑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二代BTK抑制劑阿卡替尼、百濟神州的二代BTK抑制劑澤布替尼、以及禮來的三代BTK抑制劑匹妥布替尼(為全球首個獲批的非共價(可逆)BTK抑制劑)。伊布替尼的中國市場化合物專利將于2026年12月到期,先聲藥業早在2022年10月就已拿下伊布替尼膠囊的首仿資格。專利到期后,預計將有大批仿制藥上市,國內該領域市場競爭將加劇,奧布替尼未來銷售額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目前,諾誠健華還在主推從Incyte公司引進的坦昔妥單抗,該產品于今年5月在國內獲批上市,宣稱填補了國內CD19靶向治療領域的空白,其能為諾誠健華帶來的營收增量,有待市場檢驗。
(AI撰文,僅供參考)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