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訊 10月,汽車行業增長,增速為16.8%,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2.8%。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9.3%,帶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增長30.4%。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孫曉解讀10月份工業生產數據時提及這些情況。
總體來看,我國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未變,但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承壓等困難。下階段,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穩增長、促轉型、強協同,為工業經濟質效提升筑牢根基。
2025年1 - 9月,汽車行業利潤率同比下滑0.1% - 4.5%,低于下游工業企業6%的平均水平。2026財年第二季度(2025年7 - 9月),豐田汽車凈利潤9320億日元(約合430億元人民幣)。2025年第三季度(2025年7 - 9月),長城汽車、一汽解放等7家凈利潤為正的車企凈利潤總和為160.25億元。
當下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車企多采取新車低定價策略。低定價策略會將成本壓力轉移到供應商,影響汽車質量可靠性、企業利潤、研發投入及創新能力。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2025年乘用車行業促銷與降價回歸理性,市場秩序改善。2025年1 - 10月有156款新車降價。行業內價格競爭主要體現在新車推出時突破原有價格下限。
2025年1 - 9月,在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帶動下,汽車行業收入78235億元,同比增長7.8%;利潤為3483億元,同比增長3.4%;利潤率為4.5%。2019 - 2023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分別為6.3%、6.2%、6.1%、5.7%和5%。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次表態,車企的“內卷式”與無序競爭危及行業健康。政府部門出臺多份文件引導行業回歸良性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 - 2026年)》,提出到2026年行業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規范產業競爭秩序,加強行業監管,推動《機動車生產準入管理條例》立法,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一個多月前,商務部等4部門發布文件,自2026年1月起對純電動乘用車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要求車企具備與出口量相匹配的境外維修服務能力。
11月14日,商務部等4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二手車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控新車以二手車名義出口,規范出口許可證申領與發放,建立企業動態管理及退出機制。
從全球汽車產業規律來看,產銷量達到一定規模后,行業需從拼速度切換到拼效益。隨著產業秩序逐步改善,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注重技術含量、品牌價值與全球競爭力的“效益時代”。
(AI撰文,僅供參考)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