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訊 近期,新能源上游多晶硅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加大在期貨市場的參與力度,參與家數和套期保值額度同步擴大。
今年以來,更多上市公司意識到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期貨及衍生品交易。統計顯示,10月發布套期保值相關公告的上市公司達458家,較2024年同期增加218家,按此趨勢,年內參與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數量將突破2000家。
新能源企業套保額度大幅增加。11月15日,駱駝股份公告預計動用不超過9000萬元交易保證金和權利金,進行商品期貨、期權套期保值交易,以降低原材料和庫存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11月7日,晶科能源公告將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所需保證金最高占用額度從不超過6.6億元增至不超過15億元,預計任一交易日持有的最高合約價值不超過103億元。10月27日,億緯鋰能公告調整商品套期保值業務額度,最高保證金和權利金上限從3.5億元增至10億元,最高合約價值從35億元增至85億元。
多晶硅作為光伏產業鏈關鍵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產業成本結構和盈利能力。今年多晶硅價格波動大,成為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重要原因。2025年上半年,多晶硅現貨價格從年初5.6萬元/噸跌至6月底3.44萬元/噸。隨后,“反內卷”政策推動多晶硅和碳酸鋰價格反彈,多晶硅現貨價格從6月底3.44萬元/噸漲至7月底4.71萬元/噸,多晶硅期貨9月5日加權合約報57945元/噸,6月25日至9月5日漲幅達91%,此后市場進入震蕩格局。
中銀期貨光伏新能源分析師認為,“反內卷”政策預期與基本面現實的博弈決定多晶硅短期價格震蕩格局,市場預計短期維持寬幅高位震蕩。產業鏈上下游受益不均衡,漲價從硅料傳導至中下游,但中下游電池和組件仍虧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預測,今年四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38.2萬噸左右,同比增加3%;2025年全年產量約134萬噸,同比減少27.3%,與需求相比略顯過剩,全年累庫量預計2萬噸左右。
不同類型企業應制定差異化套保策略,生產企業以賣出套保為主,下游企業以買入套保為主,貿易企業以套利為主,同時需建立全面風險控制體系。光伏行業多晶硅收儲進展受關注,“收儲平臺”旨在緩解供需失衡、穩定價格,但潛在收儲需近千億元資金,仍有障礙需破除。
今年上市公司參與套期保值家數持續增加、金額擴大。2025年10月,312家實體行業A股上市公司發布473條套保相關公告,前十個月累計1737家發布套期保值相關公告。從行業分布看,電子、基礎化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和汽車行業套保公司家數多,有色金屬、家用電器、基礎化工、電力設備、輕工制造和美容護理參與率超40%,其中有色金屬和家用電器套保參與率分別達58.9%和56.9%。
(AI撰文,僅供參考)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