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基金和延續基金將繼續是GP和LP的關鍵流動性來源。
據IPO早知道消息,11月18日,高盛資產管理發布題為“于復雜環境中捕捉新契機” (Seeking Catalysts Amid Complexity)的2026年投資展望報告。報告突出了以下主題:
公開市場領域,各股票市場差異或將擴大,傾向全球股票多元化配置、基本面與量化策略結合。固定收益強調久期和戰略性曲線倉位的多元配置,以應對復雜的宏觀信號。證券化、高收益及新興市場信用產品可能出現良機。
私募市場方面,新交易和退出活動整體環境利好,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業績表現的分散性擴大。私募信貸違約率歷史上低于銀團貸款,收益仍將高于公開市場收益。嚴謹的承銷發揮關鍵作用,并且在AI和能源轉型驅動下,基礎設施領域正在出現新的機會。
公開市場:股票市場由AI、地緣政治和貨幣政策驅動,基本面與量化策略結合
美國:“七巨頭”憑借強大的核心業務和戰略再投資繼續擴大市場份額,這些公司強勁的盈利能力可能為進一步的增長奠定基礎。超大規模企業(包括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和甲骨文)的人工智能資本支出應在2026年持續。然而,強者更強的趨勢并非完全一致,這些大型企業迄今為止表現出的業績同質性可能出現變化,差異擴大。
高盛資產管理科技投資聯席主管Sung Cho表示:“作為基本面投資者,我們將密切關注公司核心業務的狀況。不僅是‘七巨頭’,企業采用AI的范圍正在擴大。AI應用正在快速擴展,尤其是在自動化、客戶互動和智能運營等領域。這為那些幫助企業整合人工智能的平臺創造了機會。”
高盛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Greg Tuorto表示:“小盤股有望實現增長,尤其在國防、科技、消費以及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領域。然而,較高的波動性和流動性風險需要更優秀的主動管理能力,以識別高潛力的變革型龍頭,并且應對主題過熱帶來的風險。”
歐洲:在國防、能源和金融領域有持續跑贏整體的潛力,目前表現滯后的行業也可能有所改善,這將是更廣泛市場改善和資金持續流入歐洲股票市場的的關鍵。高盛資產管理量化投資策略全球聯席主管Osman Ali表示:“基于對歐洲大陸經濟在2026年保持增長的預期,量化策略可能有助于駕馭歐洲市場的碎片化、復雜性和低效率。通過構建多元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細微差異,從市場低效率中獲取回報,并通過數據驅動的方法管理風險。”
日本:由溫和通脹、穩定貨幣政策以及新一屆政府可能增加財政支持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應在2026年持續。人工智能、半導體實力和地緣政治變化等全球性趨勢,也對日本市場形成支撐。盡管估值已高于歷史平均水平,但盈利增長和公司改革仍支持樂觀情緒。國內政治和貨幣波動將需要密切關注。
新興市場:2025年,美元走弱、油價下跌、通脹緩解以及美聯儲鴿派立場等多重宏觀條件支持新興市場,2026年有跑贏整體市場的可能。新興市場股票目前的遠期市盈率較美國股票折價約40%,低于長期平均水平。鑒于新興市場強勁的盈利狀況,預計這一折價將收窄。
私募市場:駕馭「交易結構」與「流動性」的復雜性
高盛資產管理全球私募股權聯席主管Michael Bruun表示:“強勁的資本市場表現和低融資成本讓交易活動升溫。鑒于估值仍然偏高,價值創造和運營穩健至關重要,實力強大的公司現在能夠吸引戰略買家和公開市場投資者的興趣。”
高盛資產管理全球經典策略主管Harold Hope表示:“展望2026年,我們預計LP對具有吸引力、存續期比私募股權投資較短的老股市場(Secondary Market)投資興趣依然濃厚。在退出速度仍然緩慢的情況下,S基金和延續基金(continuation funds)將繼續是GP和LP的關鍵流動性來源。”
風險投資和成長型股權:對于擁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來說,有潛在機會配置資金于以往前期估值過高的行業領先公司。在企業希望維持私有狀態較長的大趨勢下,公司規模和尋求的資本金額顯示,企業對成長型股權規模而非風險投資規模的融資輪次的需求正在增長。
私募股權市場結構的分化,與AI、新能源等資本密集型領域的進展相關。這類企業從技術驗證轉向規模化擴張的周期顯著拉長,成長型股權通常由私募股權基金或戰略投資者主導,通過注入行業資源與戰略協同能力,成為支撐企業跨越周期的關鍵引擎。相比之下,風險投資更側重早期技術驗證和商業模式探索。企業傾向維持私有狀態以保留戰略靈活性,這使它們選擇能提供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的成長型投資者。
私募信貸:更有利的并購環境應將激發對信貸融資的更大需求。然而只要信貸供應保持強勁,利差預計將在窄幅波動。并購活動增加預計將推動對夾層方案的需求。私募信貸繼續呈現有吸引力的估值,提供比公開市場較高的收益,并且較銀團貸款的歷史違約率更低。
基礎設施:雖然數字化仍然是基礎設施的核心主題,其它各主題也都存在機會。以循環經濟為例,其中廢物處理、水利用和回收,涉及合同化的基本服務,這些服務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
高盛另類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全球主管Tavis Cannell表示:“在2026年,我們預計AI和數字化、能源生產和傳輸、全球貿易模式的變化以及老舊基礎設施的升級將帶來廣泛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捕捉下一波的增長機會,尤其是在中型市場通過積極所有權和價值創造可以釋放可觀的上行空間。”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羅賓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本文來源:IPO早知道
來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