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大產品線覆蓋多場景。
據IPO早知道消息,星動紀元日前完成近10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吉利資本領投,北汽產投戰略投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及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聯合注資;與此同時,已有多家國際產業巨頭戰略資本加持。
至此,除一眾知名VC外,星動紀元背后已匯聚了阿里巴巴、海爾資本、吉利資本、北汽產投、聯想創投等頗為豪華的產業方投資陣容。
其中,本輪領投方吉利資本上一次出手具身智能企業還是宇樹科技的C輪融資。即,星動紀元和宇樹科技是吉利資本迄今為止唯二出手的具身智能企業。考慮到吉利資本投資宇樹科技時的輪次以及兩者同處杭州的天然交集,足以見出吉利資本對星動紀元未來長期價值的看好。反過來講,吉利資本及北汽產投的加入,自然也將為星動紀元的產業應用進一步打開戰略協同發展空間。
形成“國內深耕+海外拓展”的業務格局
總訂單額破5億,物流最大訂單近5000萬
成立于2023年8月的星動紀元是清華大學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業。作為具身智能行業的「全棧派」,星動紀元從成立起便堅持軟硬一體的技術路線,致力于通過打造機器人的通用大腦,及通用機器人,讓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可靠伙伴。
目前,星動紀元提供面向開發者及企業的開發工具及行業解決方案,國內聚焦具身智能行業解決方案應用,國外主攻開發者市場,形成“國內深耕+海外拓展”的業務格局。得益于這種多元化的商業布局,星動紀元今年的商業化成果高速增長。

星動紀元部分合作伙伴
在國內,星動紀元聚焦具身智能行業解決方案應用,與吉利、雷諾、順豐、TCL、海爾、聯想、世紀金源等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其中,物流行業最大單筆訂單近5000萬,已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
同時,星動紀元的海外業務占比達50%,全球TOP10市值科技巨頭中9家為星動紀元客戶。海外業務覆蓋北美、歐洲、中東、日韓,并成為SKILD AI、字節跳動、MIT、Stanford、清華、北大等全球頂尖機構的首選。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星動紀元主打“沿途下蛋”的商業化策略,即在向終極目標(通用機器人)前進的過程中,把機器人整機本體進行模塊化售賣,比如靈巧手、機器人半身模塊等。一方面,提升初創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售賣靈巧手等產品收集真實場景數據,為后續研發提供支持并拉低后續的邊際成本。
3大產品線覆蓋多場景
95%硬件自研、像搭建樂高一樣開發產品
若具體拆分來看星動紀元的產品布局,其于2024年11月推出“電競手”星動XHAND 1;2025年5月推出“精靈手”星動XHAND 1 Lite;2025年6月發布面向服務業的輪式服務機器人星動Q5;2025年7月,發布面向工業領域的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星動L7及其半身模塊星動M7。
其中,星動紀元靈巧手以全直驅、利好強化學習的開發模式,成為全球頂尖具身實驗室產出論文的標配——僅在2025年CoRL,依托星動紀元靈巧手開發的多篇學術成果被收錄,其中自斯坦福大學、卡耐基梅隆、哥倫比亞大學、摩根大通等機構的論文被提名最佳論文;同時,星動紀元靈巧手因可操控100種工具的強大能力,供應多家頭部人形機器人廠商,推動機器人末端執行器從握拳式結構、夾爪形態,進化為五指靈巧手形態。
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星動L7則是國內首個實現“大運動+巧操作”的機器人,不但在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大會奪得原地跳高冠軍、創造跳遠世界紀錄;也可化身機器人供件員、分揀員、裝配員及搬運工,成為制造、物流等場景的新生產力。
而輪式服務機器人星動Q5則在海爾、聯想集團、世紀金源、大熊貓基地等企業及活動中,或進行簡單的家庭任務實訓,或提供導覽講解、門店引流、商品介紹、快遞等服務。

迄今為止,星動紀元從零件、部件到整機,硬件自研比例超 95%——全棧自研關節模組、靈巧手、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實現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及穩定可控。同時,星動紀元亦在像搭建樂高一樣開發產品,可按月迭代——星動紀元已推出覆蓋科研、工業、服務領域的多款產品,以響應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
發布首個融合世界模型的VLA
具身大腦ERA-42已在多領域落地
此外,用領先架構解耦復雜性、以數據規模兌換智能度,星動紀元構建了物理世界AI “模型-本體-場景數據”飛輪的正向循環。

星動紀元具身大腦ERA-42發展脈絡
尤其是,星動紀元的具身大腦ERA-42屢次“跑在全球前列”:
中國唯一,全球1/4:ERA-42已實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全身及五指靈巧手精準控制;其余三個為Figure Helix,特斯拉Grok及英偉達GR00T。
全球首提分頻VLA:2024年9月,推出HiRT快慢分層架構,通過latent向量連接70億參數世界模型與4000萬參數執行模型;2024年10月到2025年3月,PI、Figure、Google、NVIDIA相繼發布分頻VLA。
全球首個融合世界模型的具身大腦:2024年12月,發布融合世界模型的VLA算法框架VPP(Video Prediction Policy,現已開源),將具身智能可用數據擴展至海量互聯網視頻數據,機器人得以理解“物理世界”,邊想邊做。
2025年10月,清華陳建宇團隊聯合斯坦福 Chelsea Finn 團隊(PI 聯創)提出可控生成世界模型 “Ctrl-World”——讓機器人在“想象空間”中完成任務預演、策略評估與自我迭代,將機器人在陌生場景下游任務平均成功率提升了44.7%。

具身大腦ERA-42已在物流、制造、商業服務等多個領域落地,形成了“場景越豐富,模型越智能”的正向循環。在物流領域,可完成藥品、日化品、包裹的分揀及掃碼;在制造領域,重點突破 “零部件抓取 - 高精度裝配 - 質量檢測” 等場景任務;在商業服務領域,可完成門店客座清潔、物品遞送、導游導覽等。其中,部分場景效率當前達到70%。
已成中國具身智能的代表
有望持續引領具身智能行業發展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具身智能作為“物理AI”的“地基”,始終錨定于“能在物理世界真實交互、交付應用價值”,機器人是否有“聰明的腦”和“好用的手”是最核心問題,也是Figure以390億美元估值問鼎全球機器人領域最高估值,而特斯拉因靈巧手難產導致資本市場預期下調的關鍵。星動紀元在這兩方面積累的優勢,是今年以來其被資本追逐的重要原因。
更具參考性的是,星動紀元與 Figure 在“如何造人形機器人”這件事上,也展現出了高度一致的戰略選擇。
譬如,在企業核心邏輯上,均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打造‘模型-本體-場景數據’ 飛輪,堅持“具??腦”與“?形本體”軟硬?體全棧自研;在硬件端,二者均堅持1:1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堅持末端執行器為靈巧手并自研靈巧手;在軟件端,二者均堅持端到端VLA,在同一時間推出快慢分頻系統的VLA;在落地場景方面,二者也是均“先工業、后商業/家庭”,在工業領域也都是首選物流,汽車制造次之,并最早探索商業/家庭服務場景。此外,如前述星動紀元已匯集一眾知名產業方一樣,Figure背后亦有英偉達、微軟、LG、高通等大型科技企業的支持。
從模型架構到整機協同,從快慢系統到靈巧手設計,以星動紀元與 Figure 為代表的中美具身重要玩家,深刻反映出在同一個技術方向上形成的深度共識與工程共振。
不一樣的是,以星動紀元為代表的中國具身智能公司,依托中國制造優勢,有望不斷引領國內這波具身智能浪潮的發展,并在全球范圍內都有“一戰之力”。
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星動紀元創始人陳建宇、聯合創始人席悅就已作為中國具身智能代表隨中國代表團參加APEC。據了解,星動紀元的落地案例還將代表中國具身智能應用樣本,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CG峰會展示并受到表彰。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本文來源:IPO早知道
來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