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電動化浪潮的雙重推動下,2025年上半年鋰電行業迎來了一場“強勢反彈”。作為鋰電核心材料環節的負極賽道,率先走出此前的調整周期,呈現出“量價齊穩、集中度提升”的向好格局。
在此背景下,人造石墨負極龍頭杉杉股份(600884.SH)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8億元,同比增長11.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億元,同比增長1079.59%;兩大核心主業合計實現凈利潤達4.15億元。用實打實的業績印證了行業復蘇的強勁動能,展現出頭部企業在產業周期切換中的核心競爭力。
負極賽道迎結構性優化
要理解杉杉股份的業績爆發,首先需看清其背后鋰電行業的“復蘇大圖景”。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電動化與儲能需求的雙重拉動,讓鋰電行業擺脫了2024年的低谷期,進入“復蘇-繁榮”的新階段,且這種復蘇并非單點突破,而是全產業鏈的協同增長。
從下游應用端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領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93.7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0.3%,這一增速不僅遠超傳統燃油車,更直接帶動了動力電池需求的激增——同期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477GWh,同比增長49%。
更值得關注的是儲能賽道的“爆發式增長”。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飆升至265GWh,同比增幅高達128%。這一數據背后,是全球各國對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調頻需求的快速提升,以及儲能利好政策的密集落地。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儲能,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鋰電核心材料的需求迎來“量價齊升”的窗口期。
作為鋰電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負極材料行業的復蘇態勢尤為明顯。
2025年上半年,全球負極材料需求延續高增長趨勢,市場價格逐步趨于穩定,更重要的是,負極賽道正經歷結構性優化。
一方面,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憑借技術、產能、客戶優勢,不斷擠壓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新型產品的產業化進程加速,快充負極、硅基負極、硬碳負極等產品走向量產,為行業增長注入新動能。
“從產業鏈傳導邏輯來看,下游需求的爆發會逐步向上游材料端滲透,而負極材料作為鋰電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其需求彈性往往與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增長高度同步。”一位長期跟蹤鋰電行業的分析師表示,“當前行業的核心邏輯已經從‘去庫存’轉向‘提盈利’,而杉杉股份作為負極行業的龍頭企業,自然會最先受益于這一輪行業復蘇。”
在行業復蘇的大背景下,杉杉股份的業績表現“亮眼”。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8億元,同比增長11.78%;歸母凈利潤達2.07億元,同比激增1079.59%;其中,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增長91.69%,環比增速同樣顯著。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杉杉股份“負極材料+偏光片”雙主業戰略的成功落地——負極業務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偏光片業務則在壓力中保持穩定,共同支撐起公司整體經營面的向好趨勢。
據上海有色網(SMM)數據顯示,上半年杉杉科技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領域的出貨量穩居行業第一,市場份額高達21%,這意味著每賣出5噸人造石墨負極,就有1噸來自杉杉股份。
在產品結構上,杉杉股份的技術領先性進一步凸顯,其快充負極產品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同時,公司的新型硅碳負極、硬碳負極材料已成功導入下游客戶。此前,杉杉股份在寧波布局了硅基負極產能基地,目前一期部分產能已投入試生產,并實現批量出貨,成為行業內少數能夠規模化供應硅基負極的企業之一。
除了產品技術優勢,杉杉股份在客戶資源上的“護城河”同樣筑高壁壘。
2025年上半年,公司與寧德時代(CATL)、比亞迪、LG新能源(LGES)等全球頭部電池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深化,穩定的客戶結構不僅保障了公司負極材料的出貨量,也為其參與下游技術迭代、提前布局新型產品提供了便利。
在降本增效方面,杉杉股份的“一體化布局”戰略成效顯著。公司在內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建設了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實現了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生產的全流程覆蓋,不僅提升了產能規模,還借助當地的能源、資源優勢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
在生產工藝上,公司自主研發的廂式爐石墨化加工工藝升級至第三代,通過大箱體設計提升了裝爐量,同時實現了整爐產品均一性的顯著提升和能耗的大幅下降,進一步鞏固了成本優勢。
供應鏈的穩定性則是杉杉股份應對行業波動的“壓艙石”。公司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多家地煉廠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針狀焦、石油焦、煅后焦等負極核心原材料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從源頭保障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成本可控。
在負極業務強勢增長的同時,杉杉股份的偏光片業務也展現出“穩健韌性”。盡管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偏光片業務面臨一定壓力,但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拓展車載偏光片等新興市場,仍保持了穩定運營,為公司整體業績提供了基本盤支撐。
搶占綠色轉型“新風口”
杉杉股份的業績爆發,不僅是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體現,更是行業復蘇與政策紅利共振的結果。
2025年上半年,國家層面密集出臺多項支持鋰電、儲能行業發展的政策,為負極材料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儲能領域,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發展高性能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儲能材料,將負極材料納入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支持范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交通運輸部等三部委出臺的《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通過補貼政策進一步刺激動力電池需求,間接拉動負極材料的市場空間;在電價機制方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新能源項目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禁止不當干預,這一政策不僅穩定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預期,也為儲能行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市場化保障,進而帶動儲能用負極材料的需求增長。
“政策的持續加碼,為鋰電行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預期,也讓頭部企業能夠更有信心地投入研發和產能建設。”上述分析師表示,“對于杉杉股份這樣的技術驅動型企業來說,政策紅利將進一步放大其技術、產能優勢,幫助其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除了把握國內政策紅利,杉杉股份還在積極推進“全球化布局”,以應對全球鋰電市場的增長需求。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芬蘭建設的1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項目進展順利,已通過EIA(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公示。這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杉杉股份輻射歐洲新能源汽車、儲能市場的重要基地,有效降低關稅、物流成本,提升公司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公司還與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拓展天然石墨材料市場,進一步完善全球供應鏈布局,快速響應全球客戶對高性能負極材料的需求。
從技術積累來看,杉杉股份在負極賽道的“先發優勢”難以復制。自1999年開始產業化負極材料以來,公司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已擁有20多年的研發和生產實踐經驗,是國內負極材料產業的“先行者”和“技術引領者”。負極材料子公司寧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入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則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這些榮譽背后,是公司深厚的技術沉淀。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杉杉股份在負極材料領域已擁有授權專利359項,其中包括12項國際專利、234項國內發明專利和113項實用新型專利。
對于負極材料下半年的走勢,業內普遍持樂觀態度。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儲能“搶裝潮”的延續,鋰電行業的高景氣度有望進一步延續,負極材料作為核心環節,其需求增長將更具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杉杉股份憑借其在技術、產能、客戶、供應鏈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有望繼續享受行業復蘇的紅利。
從行業層面來看,負極賽道的“結構性機會”仍將持續。
隨著下游客戶對鋰電池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循環壽命要求的不斷提升,快充負極、硅基負極、硬碳負極等新型產品的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杉杉股份作為這些領域的技術領先者,有望憑借產品優勢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同時,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趨勢將繼續,頭部企業的競爭壁壘將進一步強化。
對于投資者而言,杉杉股份的中報業績不僅驗證了其投資價值,更展現出其在行業周期中的抗風險能力和增長潛力。隨著雙主業戰略的深入推進、全球化布局的逐步完善、技術創新的持續加碼,杉杉股份有望在鋰電行業的“黃金發展期”中實現更大的突破,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
來源:東方財富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