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09:38,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強勢上漲1.99%,成分股虹軟科技上漲4.37%,瀾起科技上漲4.00%,恒玄科技上漲3.91%,芯原股份,中科星圖等個股跟漲。科創AIETF(588790)上漲2.00%,最新價報0.82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23日,科創AIETF近3月累計上漲35.53%。
流動性方面,科創AIETF盤中換手0.66%,成交4215.46萬元。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23日,科創AIETF近1月日均成交5.16億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事件/資訊】
1、阿里旗下智能搜索應用夸克正式上線全新“對話助手”功能。用戶可通過首頁入口直接進入基于通義千問最新閉源模型的AI對話界面。該助手深度融合了夸克原有的搜索、掃描等核心工具,實現了“搜索+對話”的一體化體驗。此舉是夸克“C計劃”的首個重要落地,旨在打造面向年輕用戶的AI超級入口,未來還將探索AI瀏覽器等更深層次的生態整合。
2、字節跳動Seed團隊推3D生成大模型Seed3D 1.0,支持從單張圖像生成高質量、仿真級3D模型,具備精細幾何與真實紋理。模型可直接用于物理仿真,幾何生成性能超越更大參數規模的競品,綜合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還能通過分步生成策略,從單一物體擴展至構建完整3D場景。
3、快手StreamLake今天宣布推出“工具+模型+平臺”三位一體AI編程產品矩陣,包括智能開發工具CodeFlicker、多個自研大模型KAT-Coder以及大模型平臺快手萬擎,為企業與開發者構建AI編程新生態。其中KAT-Coder-AirV1版本將面向所有用戶免費使用。
4、美光科技宣布正式向客戶送樣其192GB容量的SOCAMM2內存模組。該模組采用先進的制程技術,在保持與上一代相同尺寸的前提下,實現了50%的容量提升,傳輸速率達9.6 Gbps。其核心價值在于顯著優化AI數據中心的能效和性能,能效提升超過20%,更能將AI推理工作負載中的首Token生成時間縮短80%以上,該模組旨在為下一代AI訓練和推理系統設定新的標準。
【機構解讀】
本周TMT行業指數延續了上周的震蕩下跌趨勢。當前市場已進入三季報披露期,需關注板塊內企業三季度業績表現及產業端核心進展。伴隨著AI大模型算法的快速發展、算力相關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入、AI+千行百業的政策逐步落地,部分計算機企業已經在應用端取得了顯著進展。AI算力需求端,大廠資本開支延續高增態勢+算力國產化共識逐步形成。AI算力供給端,先進制程突破,一條自主可控的國產算力產業鏈或在逐步成型。AI已經開始在千行百業逐步落地。
浙商證券指出,AI不僅重塑生產方式,也可能對就業結構和社會治理帶來深遠影響,我國需通過培育人工智能為第四產業、發揮國企穩定作用、推動財政體系向股權財政轉型等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平穩過渡。在此背景下,AI技術的持續突破與應用深化將成為長期關鍵趨勢。
【相關ETF】
科創AIETF(588790),場外聯接(博時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發起式聯接A:023520;博時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發起式聯接C:023521;博時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發起式聯接E:023989)。
科創AIETF及聯接作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產品,寒武紀穩居第一大權重股,同時覆蓋海光信息(國產GPU市占率70%)等核心替代力量。當前政策強驅動下,國產芯片滲透率已持續躍升。投資者可借道布局該ETF,可一鍵布局AI“硬件-模型-應用”全產業鏈。
規模方面,科創AIETF近1周規模增長1.21億元,實現顯著增長,新增規模位居可比基金2/9。
份額方面,科創AIETF近半年份額增長34.11億份,實現顯著增長,新增份額位居可比基金1/9。
科創AIETF緊密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30只市值較大的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科創板市場代表性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瀾起科技、芯原股份、寒武紀、金山辦公、石頭科技、晶晨股份、恒玄科技、云天勵飛、復旦微電、樂鑫科技,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71.9%。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為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不應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