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情報專家《財經涂鴉》獲悉近日,海康威視于STAR公益五周年之際,正式公布“STAR科技公益安裝商伙伴計劃”,希望聯合安裝商的力量,為科技公益項目落地提供專業、可靠的技術實施支持,構建可持續的公益生態網絡。
據悉,STAR科技公益發起于2020年。5年間,海康威視遵循“科技+公益”路徑,從單個項目拓展到平臺化合作,從單個領域拓展到多領域助力,從國內拓展到國際項目,驗證了“依托技術和產品也能夠助力公益組織更好落地”的理念。
作為STAR科技公益的組成部分,此次安裝商的加入,亦將進一步讓各界伙伴專注發揮自己所長,推動科技最終轉化為解決社會痛點的“數字化工具”。
提供持續運行的「數字化工具」
在常規捐助之外,海康威視一直聚焦為公益項目提供持續運行的“數字化工具”,提升其應對挑戰的能力。
例如,在四川巴中的數字鄉村項目中,海康威視聯合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為高山蘋果園部署了農業物聯感知產品,可持續采集光照、土壤墑情等數據,并輔助進行病蟲害監測,助力農場負責人獲得可持續的科學種植能力。而數據資產的持續積累,亦可持續提升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產出確定性。
這意味著公益項目的價值非但不會隨項目周期結束衰減,反而會隨著數據的累積和系統的優化而不斷增值。
海康威視透露,在珠峰冰湖群,其高清視頻設備持續幫助科研人員全天候記錄冰湖變化,為解讀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在陜西的山區學校,其同步課堂設備打破了地理屏障,讓大山里的孩子們也能持續共享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幾年來,相關案例逐漸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海康威視科技公益模式在海外也得到了成功印證,目前項目已覆蓋1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南非、意大利、西班牙等。
“全球很多地方都面臨著相似的生態、教育、鄉村發展等議題,而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環境,有效地解決這些跨區域難題,這是項目能越走越遠的基礎。”海康威視公益負責人表示。
技術能力在公益領域也有廣闊天地
“隨著技術產品不斷拓展和豐富,我們發現,公司能力除了能在商業中創造社會價值,在公益領域也有著廣闊天地,可以幫助公益組織更好地落地項目。”
?
海康威視公益負責人表示,如今STAR科技公益所聚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數字鄉村建設、環境保護、文化傳承與保護四大方向,看似領域分散,其實都能受益于海康威視在千行百業的探索與實踐,有豐富的技術和產品可以匹配各類公益項目。
?
例如,在野生動物保護上,海康威視研發了野保相機,在野外無網無電的環境下可通過太陽能、4G實現野生動物抓拍和實時回傳,助力科學保護珍稀物種;水質監測方面,高光譜水質監測儀實現對水體成分的精準分析;在農田管理上,多光譜植被監測儀通過分析植被光譜數據,能夠評估作物長勢、預警病蟲害風險;在古建筑保護場景中,熱成像技術能實時監測異常溫升,將火災隱患防范于未然。
?
同時,海康威視還具備扎實的落地能力。
例如,與中國農科院的長期觀測項目中,海康威視團隊與科研人員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狀況下,一點點推進共同探索,完成了多光譜數字孿生應用的首套開發和試點,其玉米物候模型和病蟲害模型目前也進入了驗證階段。
據悉,自2001年成立起,海康威視便以視頻技術為起點,逐步構建和完善以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物聯技術體系,提供安防和場景數字化產品與服務。如今,其業務領域已覆蓋公共安全、交通、電子電器、石化煤炭等細分行業,其產品和服務已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
“通過將物聯感知、AI、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和具體公益場景深度融合,我們希望可以做到每一次公益行動不只是解決眼前問題,更是為未來留下可以持續發揮價值的數字化能力。”上述負責人表示。
探索更多元的協作模式
以“如何為社會解決更多難題”為核心,截至目前,海康威視已在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環境監測與保護、數字鄉村、文化傳承與保護四大領域,成功合作30多家公益機構。
此次發布“安裝商伙伴計劃”則更進一步——公益項目常面臨實施環境復雜、部署難度大等挑戰,許多項目地點位于偏遠地區,高原、深海、密林等環境對設備安裝提出極高要求。例如,海康威視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的冰湖監測項目,需在強風、極寒、天氣多變的條件下完成立桿與設備架設,技術實施難度很大。
同時,面對技術產品落地這項任務,部分公益機構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但更多組織缺乏專業支持。
對此,海康威視計劃招募深植本地市場、熟悉區域環境的安裝商,以期有效協助公益組織克服落地難題,提升項目執行質量。與此同時,參與公益實踐也有助于安裝商拓寬業務場景、實現社會價值。
業內認為,海康威視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案例。未來,隨著更多案例的積累,或許能吸引越來越多力量加入科技公益的行列,發展出更多元的協作模式。在數字化浪潮下,科技企業如何平衡商業邏輯與社會責任,公益組織又如何有效利用技術工具,將是值得長期探索的命題。
作者:蘇打
編輯:tuya
出品:財經涂鴉(ID:caijingtuya)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本文來源:財經涂鴉
來源:財經涂鴉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