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業績迎來強勁爆發。Wind數據顯示,剔除尚未披露業績的中芯國際、華虹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申萬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達4392億元,歸母凈利潤合計達398億元,同比上年可比口徑分別增長近14%和約53%。10月28日公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強調,采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明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求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搶占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制高點,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相關表述將中國芯片產業成長空間強力推升到了“決定性突破”的新高度。千億規模ETF大廠——華寶基金旗下全市場首只聚焦“港股芯片”產業鏈的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將于11月13日澎湃上市,該基金為全市場首只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簡稱“港股通信息C”)的ETF,其標的指數由屬于信息技術產業的42只港股硬科技公司構成成份股組合,將為投資者參與把握港股“中國硬科技資產”投資機遇提供又一創新ETF工具。
據2025年基金季報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華寶基金旗下所有ETF(含貨幣型)利潤合計168.95億元,其中股票ETF利潤合計高達162.61億元。據滬深證券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10月31日,華寶基金旗下權益類ETF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314.94億元,位居行業前十;在目前42只規模超百億元的A股/港股行業主題ETF中,華寶基金獨占5只,分別為券商ETF、醫療ETF、銀行ETF、港股互聯網ETF、金融科技ETF,這5只ETF最新規模合計達1062.90億元,華寶基金因此也成為目前擁有百億規模A股/港股行業主題ETF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
就要閃耀(9131)!聚焦港股芯片產業鏈。目前,以芯片產業為龍頭的尖端硬科技領域,已成為大國角逐的核心戰場。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930967.CSI,簡稱“港股通信息C”),該指數選取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中一級行業“信息技術”的相關成份股。按細分行業來看,該指數成份股由“70%硬件+30%軟件”構成,重倉港股“半導體+電子+計算機軟件”。該指數成份股構成主要涉及上游算力、下游應用,其特點是在硬件環節布局較多。相較一般港股科技類指數,港股通信息技術指數剔除了市值較大的互聯網企業,使得該指數的銳度更強,更易捕捉港股AI硬科技行情。

截至2025年10月末,港股通信息C指數成份股涵蓋42只港股硬科技公司,其中國產芯片龍頭——中芯國際權重占比達20.27%,小米集團權重占比9.11%,華虹半導體權重占比5.64%;該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合計占比50.03%,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70.71%,其龍頭股權重集中度高,更加契合科技產業龍頭效應客觀規律,適合捕捉龍頭公司長期增長機遇。該指數的編制規則設置單個成份股權重上限為15%,伴隨個股市值波動權重占比會相應變化,可能會出現超過15%的情形。該指數樣本每半年調整一次,屆時單個成份股權重上限一般會平衡至15%。
中芯國際11月7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中芯北方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北方”)49%的股權,正在積極推進本次交易的相關工作。此次交易標的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中芯國際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的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初始股權結構中,中芯國際持股51%,大基金一期、北京集成電路制造和裝備股權投資中心、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國資背景機構合計持股49%。這種"行業龍頭+地方政府+產業基金"的合作模式,為中芯北方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經過十余年發展,中芯北方已成長為中芯國際在北京地區的重要產能布局,公司主要提供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目前中芯北方擁有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的300mm生產線,總計月產能達到7萬片。工藝技術覆蓋40納米和28納米,包括28納米的Polysion工藝和高K金屬柵(HKMG)工藝,產品廣泛應用于通用邏輯電路、低功耗邏輯電路、混合電路和射頻芯片等領域。據中芯國際公告,此次交易將向大基金一期等49%股權持有方發行A股股份作為對價,發行價格確定為每股74.2元,較停牌前股價(約114.76元/股)折價約35%。交易完成后,中芯國際對中芯北方的持股比例將從51%提升至100%,從而實現全資控股。

特別提醒:近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短期漲跌幅不預示未來表現。請投資者務必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高度注意倉位和風險管理。
注:“全市場首只”是指首只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的ETF。
數據來源:滬深證券交易所、港交所等
風險提示:港股信息技術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4.11.14,發布于2017.6.23, 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分別為:2020年,45.54%;2021年,-9.54%;2022年,-34.47%;2023年,-0.25%;2024年,21.58%。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基金管理人對港股信息技術ETF的風險等級評定為R4-中高風險,適合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以上基金由華寶基金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以上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銷售機構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并以其匹配結果為準,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以上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以上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以上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來源:有連云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