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啟乙巳晨,新元萬象新。浩渺長風,揚帆正當時;壯闊前程,夢想皆可期。
在方太集團2024年度總結表彰暨第39屆方太杯迎春晚會上,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發表新年致辭《再談“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進一步對“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進行闡述,以確定性的文化應對不確定性的未來,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繼續奮斗。
2025年新年致辭

親愛的全體方太同仁,大家晚上好!
2024年是挑戰巨大的一年,住宅市場比較低迷,廚電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消費分級,需求不足,競爭加劇,國家實施了以舊換新等政策激發市場活力。集團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堅持通過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集團全年營收基本保持平穩。科技創新方面,方太發布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及高端全場景廚電睿隱系列,洗碗機專利攬獲三項第一,方太再獲浙江省創造力企業十強。變革突破方面,營銷數字化取得突破,零售場景化取得成功,快速構建換裝四大能力,變革交付模式,電商品類戰略實現突破,工程打造“好房子配好廚電”的行業心智,高端項目取得突破,方太高端全場景廚電走出國門首站取得成功,發布智慧全屋高端定制品牌FotileStyle。
同時,方太致力于打造系統化、高效率、高質量、抗風險的管理體系,進行“因力主義”運營變革。文化引領方面,方太正式提出“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理念,五個一修煉體系全面升級,成功舉辦第三屆方太文化論壇。借此機會,我謹代表方太集團,向所有方太人、所有合作伙伴、3000多萬方太用戶、關心支持方太的各級領導、所有家人和朋友們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祝福!
去年方太杯上我對“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的理念進行了初步的系統闡述,經過一年的實踐,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同時大家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今天我就進一步對“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進行闡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落地。
關于文化即業務
下面我再從發心、方式、呈現、結果四個方面深入講解一下。
發心
發心是我們做一件事的初心、初衷、緣由,是我們的志愿,也是我們當下的起心動念。
為何發心很重要?首先,發心是我們做任何事的根本。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由自己的起心動念推動的,也就是由發心推動的,沒有發心,我們就做不成任何事。所以,發心就像種子,有了種子,才會開花結果。沒有種子,就不可能結果。有些人提出困惑:我平時好像也沒有關注發心,不也把事情做成了嗎?乍看是如此,但仔細看,還是有發心的,比如:我要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我要達成KPI指標、我要爭取拿到獎金、我要評優,等等。只不過這樣的發心還不夠好(后面會談到)。假如連這樣的發心都沒有,那就更危險了,恰恰是由我們的習氣種子在主導自己的行為了,這樣我們就會隨波逐流,徹底喪失了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其次,注重發心是對因果規律的敬畏。最大的規律是因果,發心是種子、是因,就必然遵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規律。有怎樣的發心,也即怎樣的種子,就會得到怎樣的果實。好的發心,就會得到好的結果;不好的發心,會得到不好的結果。如果我們不重視發心,無意間種下不好的種子,那不好的結果就在前面等待我們了。
好的發心有何要求?首先,發心要利他。這是因果規律的要求,前文已說得很明白。但仍然有人還有疑惑:我只要認真做事情,大多也會有好的結果,為何一定要有利他的發心呢?這個疑惑本質上是對“最大的規律是因果”仍有懷疑。現代人在科學教育中長大,對科學的、能直觀感知的因果規律是很信的,如:牛頓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因)與反作用力(果)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如:有一個零部件不合格(因),會導致整機不合格(果)。但是對科學無法解釋、不能直觀感知的善惡因果,就半信半疑了。然而,這是得到無數古圣先賢實證的天下最大的、最本質的規律,不信者只能是老子口中的中士、下士了。我發現有一個現象:越是頂級的科學家,越是了知科學的局限,對科學未知的領域充滿敬畏。但是有不少學科學的人,卻“迷信”科學,對科學不能解釋的事物一概否定。針對上面的疑惑中“大多也會有好的結果”,有兩種可能:一是所謂好的結果是短期的,對長期并不利。二是假如仔細覺察自己的發心,原來是利他的,這是暗合道妙;其次,發心要真誠。所謂真誠,就是不自欺、發自內心、擇善固執。好比只有真種子才能結出真果實,假冒偽劣的種子不可能結出真果實。“至誠如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的能量是無比巨大的,真誠的效果也是不可思議的。第三,發心要毋忘。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忘了發心,等于沒有發心,這是很危險的。在實踐中發現,往往在遇到業績或利益方面的壓力時,人很容易被利己的發心或者習氣種子主導,而忘卻了利他的發心。這是要高度警惕的。
我們如何生發出好的發心?首先,從企業三觀生發。企業三觀即企業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核心理念,是指引企業方向的最高宗旨。企業三觀是組織角度的,發心是員工角度的。所有員工的發心應當源自企業三觀,由企業三觀驅動,并支撐企業三觀的實現;其次,從基本法則生發。十一條方太基本法則上接企業三觀,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指導原則,也是中西合璧管理模式的原理原則。對于員工的發心當然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第三,從總發心生發。方太的第一個初心是“打造高端品牌”,第二個初心是“創揚方太文化”,在此基礎上去年又形成了方太的總發心:幫助顧客得安心,幫助員工得成長,幫助合作伙伴成功,幫助社會得正氣,幫助經營可持續。當然,總發心也源自企業三觀,對于員工的發心會有更強的指引作用;第四,從對相關方的洞察中生發。通過深入現場等多種方式,用仁愛之心洞察顧客、員工、合作伙伴、社會以及企業經營的痛點(痛苦)、需求(潛在需求),生發出相應的為相關方解決痛點(痛苦)、滿足需求(潛在需求)的發心;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從持續的心性修煉中生發。前面三個對于員工而言都是外在的,而發心是需要內生的。從外在到內生,中間隔著“心性修煉”。第四個用仁愛之心洞察,仁愛之心哪里來?洞察力(覺知力)哪里來?也要從“心性修煉”來。相關內容會在后面的“心性即文化”中進一步闡述。
由上可知,發心是如此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情和決策前都應該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發心是否利他、是否真誠、是否毋忘。同時,我們也明白了應該如何生發出好的發心。一年來的實踐表明,有些事情一直做不好,最終發現是發心有問題,好的發心一旦生發,事情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方式
有怎樣的發心,就有怎樣的方式,發心決定方式,方式是發心的體現,也是企業三觀和基本法則的體現。方式可以分為兩類:基本方式和領域方式。
基本方式包括基本思維方式和基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又決定行為方式。方太的基本思維方式為“以顧客為中心、以員工為根本、以社會為依歸、以可持續為追求”、方太基本法則中的智慧思維等;方太的基本行為方式有三大作風(密切聯系顧客、堅持深入現場、反省和喚醒)、三大劍法(標桿學習、復盤改進、總結教授)、三大行為(干部領導力行為、員工價值觀行為、關鍵業務行為)等。
另外,我們今年還提出了結合基本思維方式和基本行為方式的“因力主義”,具體包含互相關聯的七條:①以結果為導向,以因力為引擎;②聚焦戰略和策略的PDCA(因力);③敢于高挑戰;④考評結合(對KPI為考、對OKR為評);⑤注重內在動機和融合動機(參看《方太文化如何在企業落地》);⑥全面激勵(物質與精神雙豐收、事業與生命雙成長、短\中\長期激勵相結合);⑦多領導,少管控。
領域方式可分為方太研發方式、方太生產方式、方太營銷服方式、方太戰略管理方式、方太運營管理方式、方太人文管理方式、方太教育方式、方太財經管理方式、方太社會責任管理方式、方太風險管理方式,等等。各領域的方式從內容上都包含領域法則、戰略策略、干法流程、績效管理、激勵機制、運營機制,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各領域方式要體現企業三觀、基本法則、發心,要體現中西合璧、以道御術,當然還要承接整體業務戰略。目前,各領域的方式還有不少優化和完善的空間。
方式,尤其是領域方式,需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進行持續改善和創新。其中的干法流程,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業務場景。這就需要我們在具體場景中,基于利他的發心進行創造發揮。再把常見場景中的優秀干法總結提煉,并加以推廣。
呈現
有怎樣的方式,就有怎樣的呈現。方式是內部視角、臺下功夫,呈現是顧客視角、臺上功夫。廣義的顧客又可分為顧客(消費者)、員工、合作伙伴、內部顧客、企業、社會等。對于顧客(消費者)而言,我們知道呈現是很重要的,比如:專賣店的形象,包括其中的場景化展示、文化展示、接待人員的形象和狀態等,會給顧客留下或好或壞的印象。前者(專賣店的形象)是呈現,后者(顧客所有的印象、感受、產生的行為等)都是結果。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對其他相關方的呈現,尤其是內部顧客。企業里,所有人和部門都互為內部顧客,都要思考應該為其他人和部門創造怎樣的價值和呈現,多服務,少管控,并落到實處。需要注意的是,呈現和結果在不同的場景下可能會變化,比如:在讓員工得成長時,員工的狀態是結果。但在讓顧客得安心時,員工的狀態就是呈現。
關于呈現,再強調三點。一、要充分認識到呈現的重要性。顧客是通過呈現來了解并體驗我們的產品、服務和文化的,我們也是通過呈現來打動顧客的,假如呈現沒做好,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二、呈現要進行精心策劃。為了使我們的產品、服務、文化真正打動顧客,我們需要對呈現進行精心的策劃,策劃應當基于企業三觀、基本法則、發心。這其實是屬于方式的范疇。三、要主動創造更多的呈現機會。呈現是緣,也就是要緣上創造,要跟顧客多結緣,多結善緣,才會有好的結果。今年有一個文化即業務的優秀案例,就是柏廚事業部深圳辦事處經理張咪娜的故事,她的緣上創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結果
首先是結果的評價。從范圍上,結果包含顧客安心的結果、員工成長的結果、社會責任的結果、可持續經營的結果,而不是單純的財務結果。從質量上,可以借鑒卓越績效模式的水平、趨勢、對標和整體性四個維度,包含目標的挑戰性、目標完成率、增長率(改進率)、市場格局,還有打糧食和增肥力的平衡等,應綜合評估。比如目標完成率很好,但目標不具有挑戰性,結果不一定好;目標具有很高的挑戰性,但沒有達成目標,結果不一定不好。我們應當以因力主義視角對結果進行全面客觀地評估。
其次是結果的反省。因上努力,緣上創造,果上反省。通過對結果的評價,可以進一步反省、驗證、檢驗我們的發心、方式、呈現。結果不好,一定是我們的發心、方式或呈現上有問題,這三個方面要逐一反省,其中首先必須反省發心。實踐中發現,往往是發心決定了結果的好壞,因為發心是根本。在利他的發心之下,不斷迭代方式和呈現。假如結果好,仍然要復盤反省,一是總結好的干法經驗,加以推廣;二是反省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以讓結果更好。總之,果上反省,就是認真復盤,首要問心,找出根因,持續改善。
一年來,文化即業務的優秀案例很多,比如:渭南澄城縣經銷商廉麗萍業績增長250%的案例、濟寧辦事處總經理王依來25000公里的案例、大連辦事處高級服務技師楊新峰創極致服務體驗案例、灶具點火案例、做世界最好冰箱案例、供應鏈幸福班組建設案例,等等,這樣的案例已經層出不窮。由于時間關系,不做具體介紹了。
關于心性即文化
現在,大家已經對“文化即業務”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來再闡述一下“心性即文化”。按照“心、道、德、事”四部曲,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心決定道,道決定德,德決定事。心決定道、德、事。反之,道、德、事也能影響心。同時,道是心的呈現,德是道的體現,事是德的呈現和結果。“心性即文化”中的“心性”對應“心”,“發心”對應“道”,“方式”對應“德”,“業務”(呈現和結果)對應“事”。可以得出,心性是發心的源泉,發心是方式的根本,方式是呈現和結果的根源。心性決定發心,發心決定方式,方式決定呈現和結果。同時,發心是心性的體現,方式是發心的體現,業務是文化(發心和方式)的呈現和結果。反之,發心、方式、呈現和結果也能影響心性。心與道、道與德都是一體兩面,則心性與發心、發心與方式也都是一體兩面。一個士人的心性能生發出三分利他的發心,能人的心性能生發出五分利他的發心,君子的心性能生發出七分利他的發心,賢人的心性能生發出九分利他的發心(缺的一分表示還沒有完全無我),圣人的心性才能生發出十分的完全無我利他的發心。
由上可知:心性決定發心和方式,發心和方式是心性的體現。所以說,心性即文化。
由上可知,心性是文化建設的源頭,心性修煉則成為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一個部門中如何推動全員進行心性修煉呢?答案是“五個一”(同時可輔以集體“十個法”)。我們經過多年實踐,最簡單的方法只需三步:
一、領導垂范:領導率先學習中華文化并認真修煉五個一是最關鍵的第一步。中華經典《大學》里講“一人定國”,在部門就是“一人定部”。部門長的心性水平、境界格局決定這個部門心性水平。在方太,黨員也是率先垂范的骨干力量。
二、關愛感化:關愛感化是通過滿足員工四個方面的需求而感化員工,包括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成就感,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
三、教育熏化:教育熏化中,關鍵是推行五個一。五個一推行可以細分為6個步驟:學習明理、溝通制定、上墻公示、踐行打卡、活動促進、分享宣傳。下面詳細展開:
1、學習明理:通過某種形式的文化課堂讓員工明白為什么要學習中華文化,為什么要踐行五個一。
2、溝通制定:引導全體員工制定個人五個一,在這個過程中,各級管理干部要承擔起溝通和輔導的責任。
3、上墻公示:以部門為單位將員工五個一計劃張貼上墻,營造氛圍、互相借鑒和監督。
4、踐行打卡:打卡既是一種他律,也能營造集體修煉的氛圍,因而又是一種利他行為。要注意打卡的要求要適度,讓大多數員工能夠接受為宜。
5、活動促進:以團隊為單位圍繞五個一定期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例如:明志儀式、雙XING會、集體背經、孝親生日會、集體公益等。
6、分享宣傳:以公司或團隊為單位持續挖掘五個一踐行的優秀案例,通過五個一回顧會、文化分享會、文化大課、內部宣傳平臺等多種途徑,宣傳標桿、塑造標桿,持續營造良好氛圍,以先進帶動后進。
心性修煉貴在堅持,所有部門要按照以上三步,進行標桿學習,復盤改進,堅持修煉,讓每一位員工幸福成長。
心性修煉的優秀案例也非常多,比如:《董祥宇心中的圣賢之光》《解亞斌在方太的心性修煉之旅》《李然為父親創造人生的新可能》《郭強和軍人父親》《熊興楊路遇車禍挺身而出》,等等。詳細內容以及更多的案例我們可以到“方太人云社區”“知寶”等平臺上查閱。
至此,我們對“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便下一步更好地落地文化即業務。未來幾年方太文化落地的重中之重,就在銷服體系,原因有三:一、銷服(實地)是離顧客最近的部門;二、銷售一般是企業里壓力最大的部門之一,文化不易落地;三、銷服體系人員眾多,實地組織分散,還有大量的經銷商和服務商,文化落地的難度極大。銷服的文化落地一定要落到最廣大的一線客戶經理、廚電顧問(在線顧問)和服務技師當中。而落地的關鍵在店長、經銷商、服務經理、服務商,和分公司、大區、全國總經理的真正重視和率先垂范。因為“一人定部”“一人定店”“一人定點”。
各位同仁,今天我們又深入討論了“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只要我們堅信因果,努力修煉心性,發心利他,妙用方式,創造呈現,果上反省,一定能更高質量地落地文化即業務。充滿不確定性的2025年已經到來,而企業文化是最基本、最持久、最具確定性的核心競爭力,讓我們以確定性的文化應對不確定性的未來,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繼續奮斗!
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蛇年大吉!
謝謝大家!
茅忠群
來源:方太
相關標簽:
專題丨2025家居企業新戰略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