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滬指突破2021年2月18日盤中創下的3731.69點高點,創下自2015年8月20日之后的新高。
場內ETF方面,截至2025年8月18日 13:02,中證人工智能產業指數(931071)強勢上漲4.79%,成分股凌云光(688400)上漲11.50%,恒玄科技(688608)上漲11.20%,中際旭創(300308)上漲10.65%,大華股份(002236),歌爾股份(002241)等個股跟漲。人工智能ETF(515980)上漲4.40%。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8月15日,人工智能ETF近1周累計上漲11.74%。

流動性方面,人工智能ETF盤中換手6.18%,成交2.05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8月15日,人工智能ETF近1周日均成交3.08億元。規模方面,人工智能ETF最新規模達32.28億元。
人工智能ETF緊密跟蹤中證人工智能產業指數。對比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和科創AI指數,該指數具有全面性、均衡性與前瞻性,通過在全市場范圍內篩選AI營收占比高且成長性突出的50只個股(季度調整),采用結合AI營收及成長指標的市值加權方式,實現計算機、通信、電子行業的均衡布局,并獨創性地按50%:50%比例兼顧基礎架構(如光模塊、ASIC芯片)與應用層(辦公、傳媒、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全場景),完整覆蓋AI產業鏈核心環節;其聚焦中大盤股、側重應用側的屬性,更精準契合國內AI應用爆發帶動資本開支擴張的行情,樣本覆蓋更廣、產業鏈布局更完善、且更適配本土AI產業發展趨勢。
消息面上,OpenAI首席執行官SamAltman表示,他希望在未來投入數萬億美元用于開發和運行人工智能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
長江證券指出,人工智能產業加速迭代,GPT-5發布推動性能顯著升級,模型在編程、寫作場景的能力提升及幻覺率降低。全球AI應用貨幣化趨勢明確,OpenAI等頭部廠商ARR持續高增,模型成本下降與場景適配優化進一步拓寬商業化空間。國內AI產業鏈受益于技術外溢與場景創新,基礎設施需求(算力、數據服務)及垂直應用(教育、稅務、醫療)有望迎來爆發。
中金公司認為,在“DeepSeek創新熱”過后,我們看到全球各大模型廠商在2Q25正以更快的節奏將更強能力的產品推向市場;用戶側,token的加速消耗也推動著算力需求持續提升。3Q25,隨著備受關注的GPT-5問世,我們認為全球領先水平大模型有望進入密集發布期,進而撬動市場情緒步入新的焦點時刻,再次重申對算力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的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眾多人工智能產品中,華富人工智能 ETF(515980)跟蹤的人工智能產業指數是目前唯一季頻調倉的人工智能行業小寬基。跟蹤指數7月底進行了重大升級,調倉頻率從半年度調整為季度,更快納入最新被AI技術賦能的賦能公司以及更快考察公司間相對景氣趨勢變化,另一方面,成長指標也調整為更看未來業績趨勢的指標,升級后不到半個月,超額已十分明顯。
跟蹤指數布局行業方面,景氣度已經得到驗證的AIGC應用、光模塊、國內算力的權重均在20%-25%左右。同時指數中還配置了部分具有良好0-1商業化潛力的AI+應用方向如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穿戴等,各自有5%-10%的權重。在國家政策對AI+應用強力支持,以及產業端技術快速迭代,產品成熟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幫助投資者優先把握景氣環節的基礎上,適度對未來各個潛在應用方向進行左側埋伏,等待爆發,從容投資。
場外投資者也可以選擇華富人工智能ETF聯接基金(A類008020,C類008021),通過投資目標ETF跟蹤指數,布局人工智能板塊中具有高增速潛質的優質企業。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