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20),滬指下探回升漲1.04%續創新高,半導體產業鏈強勢爆發。同類規模領先的云計算ETF匯添富(159273)探底回升收漲0.27%!資金面上,云計算ETF匯添富(159273)盤中凈流入超2800萬元,連續第5日強勢“吸金”,累計凈流入超1.7億元!同類規模、流動性持續領先!

截至收盤,云計算ETF匯添富(159273)標的指數成分股多數飄紅:浪潮信息漲停,曙光信息漲超6%,紫光股份漲超5%,中科曙光漲超4%,星網銳捷、拓維信息、云賽智聯漲超2%。

消息面上,據官方公眾號消息,以“算網筑基智引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下稱“大會”)即將于8月22日至24日在山西省大同市舉行。大會將按照“1+2+X+Y”整體架構舉行,即1場開幕式、2場主論壇、X場分論壇、Y場特色活動,旨在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合作交流平臺。據公眾號8月15日消息,HW官宣參加2025中國算力大會。
【算力高增應用井噴,光通信景氣延續】
長江證券指出,我國算力總規模高速擴張,AI應用規模井噴式增長。2025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預計同比+20%,智能算力規模+43%,整體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近五年來,中國算力總規模高速擴張,年均增速達約30%。與此同時,AI應用規模井噴——2024年初中國日均Token消耗量約為1千億,而截至2025年6月底,這一數字已突破30萬億,短短一年半內增長逾300倍,算力需求急劇攀升。
(來源:長江證券20250819《通信行業周觀點》)
【云計算:大象無形,應用的血液】
長江證券表示,云計算類似于水電,將資源集中整合之后再行分配。在服務模式上,云計算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三個層級,用戶可通過輕量終端隨時隨地調用存儲、開發平臺或應用軟件。
從收入端看,云計算的行業周期主要由需求端的爆發驅動,AI是本輪最大變量。復盤海外和國內的頭部云廠發展歷史,云計算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是外部不斷涌現出新的需求。近20年間云計算行業出現過大的需求周期主要包括:1)移動互聯網時代催生的電商、社交、視頻等應用的井噴式增長需求;2)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3)AI需求周期。
在互聯網周期中,云廠商以提供虛擬機、存儲等標準化資源為主,通過規模化降低IT成本,但服務模式相對同質化,競爭焦點集中在資源規模和價格。在企業云轉型階段,比拼更激烈的是云廠商的安全合規與場景適配,但國內許多傳統行業上云深度不均,導致云市場增速逐漸放緩,海外進展相對順暢。AI大模型的發展是本輪需求周期的最大變量,驅動云計算從“資源租賃”轉向“智能服務”的全新模式轉變。
從盈利端看,國內云廠和海外云廠盈利能力差異主要來自于成本結構和業務結構。國內云商的成本結構與海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國內云商成本中IDC成本(帶寬成本+機架成本)占據很大的比例,意味著云商每年繳納巨額的帶寬使用費給運營商。與之相比,海外的云商如G廠卻可以自建網絡,從而減少大量的成本端壓力。業務結構差異是導致國內外云廠盈利能力差異的另一個主因。國內公有云廠商的業務中低毛利、同質化較高的IaaS業務占比遠高于海外,同時,能夠收取更多軟件附加值的PaaS和SaaS業務占比偏低。
(來源:長江證券20250813《云計算行業深度》)
“算力ETF”哪里找?認準A+H算力龍頭全覆蓋的云計算ETF匯添富(159273)!一指橫跨滬港深,全面布局AI算力驅動下的云計算歷史性機遇,“既要”捕捉港股科技龍頭的AI發展紅利,“又要”踏準算力浪潮下的光模塊爆發契機!云計算ETF匯添富(159273)標的指數涵蓋硬件設備、云計算服務、IT服務、應用軟件、數據中心運營、平臺軟件等領域,軟:硬件比例6:4,指數港股權重超26%,獨有權重更是高達31%!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若盲目投資溢價率過高產品,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本基金由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騰訊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上述基金均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客戶-產品風險等級匹配規則詳見匯添富官網。本基金投資范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來源:有連云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