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在當下的家紡行業,競爭態勢愈發激烈,市場的不確定性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考驗著每一家企業。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從單純的實用性轉向對品質、風格與個性化的追求;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也如暗流涌動,沖擊著企業的成本防線。
就在這人人喊難的大環境下,行業老大哥羅萊生活(002293.SZ)8月22日交出的2025半年報,倒是讓不少人看到了點"暖意"。
先看最核心的業績數據:上半年營收21.81億元,同比漲了3.60%;歸母凈利潤1.85億元,直接飆了16.97%。別小看這組數字,對比去年同期可是天差地別——2024年上半年羅萊營收還在同比下滑14.3%,凈利潤更是暴跌44.3%,今年能實現"營收利潤雙增",妥妥的觸底回升節奏。
不過也別忙著樂觀,把時間拉到2023年上半年再看,當時羅萊營收還是24.56億元,今年雖然有增長,但距離兩年前的規模還差一截。這意味著,羅萊要想完全找回營收巔峰的狀態,恐怕還得再熬一陣子。
拆開業務板塊看,國內家紡業務絕對是"頂梁柱"。上半年17.89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6.49%;凈利潤2.12億元,增幅更是達到18.35%。要知道去年同期國內業務還是營收利潤雙降的窘境,今年能有這表現已經很能打了。具體到產品,被芯(32.16%)和標準套件(30.03%)依舊是收入主力,而枕芯類產品直接暴漲56.3%,成了上半年最大的驚喜,看來消費者對"睡個好覺"的細節需求越來越高了。
但海外業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受美國房地產不景氣、貸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影響,羅萊美國家具業務上半年收入3.92億元,同比降了7.81%,還虧了2875.34萬元。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已經不是美國家具業務第一次拖后腿了——2023年、2024年上半年都在下滑,至今沒找到破局的法子,怎么盤活這塊業務,成了羅萊眼下的大難題。
渠道方面,線上成了妥妥的"增長引擎"。7.38億元的營收占了總營收的33.82%,同比增長18.32%,毛利率還高達54.75%,不管是收入規模還是賺錢能力都很亮眼。反觀線下,情況就沒那么樂觀了:截至6月底,線下門店只剩2523家,比年初少了115家。雖然公司說這是"優化結構",關掉那些不賺錢的加盟店、改造低效門店,但短時間內門店數量接連減少,難免會影響線下的市場覆蓋和品牌影響力,這也是羅萊需要權衡的問題。
除了業績,羅萊近期的人事變動也挺受關注。7月25日,董秘薛霞突然因個人原因辭職,當天就聘任丁瑋接了董秘的活兒;不到一個月,8月16日,副總裁田霖又因為工作調整辭了財務總監,改由趙劍接任。短時間內關鍵崗位接連換人,會不會影響公司日常運營,還得再觀察。
不過有一點羅萊一直很圈粉——分紅大方。2025年中期計劃每10股派2元(含稅),加上2024年年度的每10股派4元,今年相當于每股能拿到0.6元分紅。翻歷史數據更驚人:自2009年上市以來,羅萊已經現金分紅19次,累計拿出來50.14億元,對投資者算是相當實在了。
總的來說,羅萊生活上半年算是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答卷:國內業務回暖、線上增長強勁、分紅給力,這些都是加分項;但海外業務持續拖后腿、線下門店減少、人事變動頻繁,也埋下了不少隱憂。接下來家紡行業競爭只會更激烈,羅萊能不能把"回暖勢頭"保持住,還得看后續怎么破局。
相關標簽:
家居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