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全球科技園區領域的年度盛會——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IASP)2025世界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辦。大會期間,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與韓國首爾經濟振興院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并接待了日本京都研究院參訪,在拓展國際合作版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中關村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匯聚全球智慧:中外交流結出豐碩成果
作為全球科技園區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IASP2025世界大會吸引了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園區、領軍企業及政府機構參與,為國際創新資源對接搭建了多元協作橋梁。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作為北京市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在大會中全面展現了在產業服務、生態構建等方面的專業實力與標桿價值。
在學術成果層面,園區提交的研究論文從全球24國報送的122篇高質量學術論文中成功入選大會。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專家論文占本次入選論文總數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科技園區研究水平的國際認可度,更標志著以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為代表的中國園區建設經驗、運營模式,已成為全球科技園區發展的重要參考樣本。

在合作實踐層面,大會發布《IASP2025北京中關村國際科技園區創新合作倡議》,為全球園區協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會上,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與韓國首爾經濟振興院正式簽約,雙方將聚焦企業跨境落地服務、聯合技術研發、國際市場拓展、園區運營管理經驗互鑒四大方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跨境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創新資源精準對接,助力中韓科技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與創新網絡。同期,日本京都研究院一行實地考察園區,圍繞園區運營、企業服務、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為中日科技園區協作奠定基礎。
夯實產業根基:打造全球工業互聯網創新高地
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自規劃之初便錨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策源地”定位,總規劃面積達45萬平方米,重點布局智能裝備、能源電力、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四大核心領域,致力于構建覆蓋工業互聯網網絡、工業自動化、工業軟件等七大細分領域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2024年11月園區一期正式開園以來,產業集聚效應持續釋放——目前已引進49家優質科技企業,初步構建起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依托綠色智慧園區建設、政策紅利精準釋放、產業集群協同效應、優越區位交通條件等優勢,園區的國際合作版圖不斷擴大: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下屬機構入駐園區,成為國際科研資源落地的“標桿案例”;巴西、阿爾及利亞等國的科技創新企業代表團,以及OPC基金會、國際大學創新聯盟(IUIA)等國際機構,也先后赴園區考察調研并推進合作落地,為園區注入多元國際動能。

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離不開區域政策的有力支撐。今年以來,石景山區創新推行“一產業一鏈長”工作機制,將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培育方向,系統推進產業生態構建與鏈式協同發展。作為該機制下的核心載體與示范標桿,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還聯合北方工業大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建共性技術平臺與實訓基地,持續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場”。
邁向全球協作:以開放姿態貢獻中國智慧
此次IASP2025世界大會的亮眼表現,以及與韓、日科技園區的合作簽約與交流互動,標志著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的國際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在全球工業互聯網加速迭代、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的當下,園區的國際合作實踐不僅是推動中外科技企業協同發展的主動作為,更是響應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落實石景山區“鏈長制”部署的具體實踐。
未來,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將進一步依托自身產業、政策與區位優勢,深度鏈接全球創新資源:一方面持續深化與海外科技企業、產業園區的合作,為中國科創企業“走出去”搭建國際通道;另一方面將繼續總結園區建設經驗,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智慧”,助力構建開放、協同、共贏的全球創新生態。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