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26日,泉果基金對上市公司邁威生物進行了調研。
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資產規模為161.82億元,管理基金數6個,旗下基金經理共5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產品為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016709),近一年收益錄得54.74%。
截至2025年9月29日,泉果基金近1年回報前9非貨幣基金業績表現如下所示:
| 基金代碼 | 基金簡稱 | 近一年收益 | 成立時間 | 基金經理 |
| 016709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 54.74 | 2022年10月18日 | 趙詣 |
| 016710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 54.12 | 2022年10月18日 | 趙詣 |
| 018329 |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 39.49 | 2023年6月2日 | 剛登峰 |
| 018330 |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 38.95 | 2023年6月2日 | 剛登峰 |
| 022223 | 泉果消費機遇混合發起式A | 31.76 | 2024年9月27日 | 孫偉 |
| 019624 | 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 28.88 | 2023年12月5日 | 錢思佳 |
| 019625 | 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 28.37 | 2023年12月5日 | 錢思佳 |
| 020855 | 泉果泰然30天持有期債券A | 2.91 | 2024年4月16日 | 錢思佳 徐緣 |
| 020856 | 泉果泰然30天持有期債券C | 2.49 | 2024年4月16日 | 錢思佳 徐緣 |
附調研內容:
泉果基金問:公司為什么布局小核酸平臺?
答:公司布局小核酸平臺,符合整體發展戰略,即關注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不僅僅局限于比較窄的技術領域做產品迭代,而是面向更廣人群,特別是年齡相關的慢病領域,做深入研究,布局有長期價值的管線,致力于成為一家Pharma公司。小核酸項目的推出是在公司整體戰略方向上又前進了一步。
泉果基金問:公司雙靶點小核酸藥物BD的背景?
答:公司9月18日發布公告,與AditumBio宣布成立KalexoBio,并就心血管領域雙靶點siRNA創新藥2MW7141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本次交易為中國公司與國際知名投資機構針對高潛力臨床前管線共同成立NewCo的典型案例。邁威生物授予KalexoBio全球獨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2MW7141的權益,并獲得首付款及近端付款共1,200萬美元,總交易額達10億美元,另有個位數比例的分成royalties及KalexoBio雙位數比例的A輪優先股股權。
KalexoBio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AditumBio設立,后者由諾華前首席執行官JoeJimenez和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NIBR)前總裁MarkFishman博士創立,致力于通過資本與專業資源加速早期研發向臨床推進。目前已孵化10余家NewCo公司。AditumBio對2MW7141的雙靶點組合設計以及臨床前數據非常認可,靶點之間展現了較強的協同效應。期待AditumBio用他們專業的知識和背景,以及在業內的影響力,和公司共同推進該管線未來的發展,盡快造福于患者。
泉果基金問:雙靶點小核酸藥物2MW7141的基本情況?
答:應合作方要求,暫不公開2MW7141的靶點信息。該雙靶siRNA分子針對心血管領域。盡管目前已經有PCSK9等siRNA藥物顯示出良好療效,得到了廣泛使用,但心血管領域仍存在巨大未滿足臨床需求,即使在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后,仍然需要進一步降低殘留風險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概率。公司對不同心血管靶點組合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比較,并在后續嚙齒類動物和猴子身上進行了初步的數據驗證,最終選擇了2MW7141這個雙靶點siRNA分子。
泉果基金問:公司小核酸技術平臺有哪些特色?
答:公司看好siRNA技術在慢病方向的應用前景,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siRNA技術平臺。公司siRNA技術平臺有如下特色:①聚焦差異化創新,尋求更多的技術突破,直接切入雙靶/多靶siRNA相對比較前沿的位置。②建立了多個技術體系,包括自動化設計與篩選平臺,使用AI等技術手段進行輔助。③小核酸修飾上進行差異化創新。④優化后的肝臟靶向遞送及肝外靶向遞送技術,并對雙靶點之間的連接做了系統優化。⑤siRNA藥物開發具備較強的模塊化、可推廣和可拓展性,現有平臺經過了系統優化和多個動物模型的反復驗證,可大大加速后續項目開發。
泉果基金問:雙靶點相較于單靶點siRNA有哪些優勢?
答:①選擇單靶還是雙靶更多是從適應癥的角度出發,例如在心血管領域,單靶點療法雖然可以使患者一定程度獲益,但還不夠,2MW7141采用雙靶的設計可以實現對兩個靶點很強的抑制效果,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臨床前包括猴子的數據上已經初步驗證。②和單靶點復方制劑相比,2MW7141雙靶之間有更強的協同效應,基于優化過的遞送設計,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泉果基金問:后續siRNA項目開發計劃?
答:除了做肝臟靶向,我們也在探索肝外靶向,脂肪(減重)和CNS(神經退行性疾病)靶向是未來的重點方向。
泉果基金問:α-syn靶向示蹤劑項目亮點和價值?
答:近日,邁威生物投資孵化公司思努賽生物的核心管線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靶向PET示蹤劑[18F]-FD4項目獲得邁克爾·J·福克斯基金會(MichaelJ.FoxFoundation,MJFF)384萬美元基金資助,用于加速項目在美國開展的IND申報及后續臨床研究。
[18F]-FD4PET示蹤劑有望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帕金森病(PD)、多系統萎縮(MSA)和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的α-syn靶向PET示蹤劑。臨床前研究及研究者發起試驗(IIT)結果顯示,[18F]-FD4能夠順利透過血腦屏障,在腦內提供清晰穩定的成像窗口的同時快速清除,具備良好的成像特性與安全性。目前已在華山醫院完成數十例病人的IIT研究,在PD、MSA-C和MSA-P患者病理腦區獲得高信噪比信號,可有效區分以上疾病并在隨訪研究中有效反映疾病進程。目前,全球尚無該領域相關分子示蹤劑獲批上市,[18F]-FD4憑借其高特異性,有望成為該類疾病早期診斷、療效評估與疾病監測的關鍵工具,具備全球First-in-Class開發潛力。
泉果基金問:α-syn靶向示蹤劑開發的難點和壁壘?
答:目前神經退行領域三大病理性蛋白中,Aβ和tau蛋白已有臨床驗證可用的tracer,而α-syn是唯一一個尚未被開發驗證的,存在亟待滿足的臨床需求。α-syntracer開發壁壘極高,因其在腦內豐度遠低于Aβ和tau,如果tracer的親和力不夠強或選擇性不夠好,就無法在腦內真正標記出α-syn蛋白。此外,PD患者腦內α-syn聚集在黑質區,是非常小的區域,從影像的角度,分子開發難度非常大,二十多年來一直未有成功案例。我們正是看中了這樣一個開發壁壘和開發機會。
泉果基金問:α-syn靶向示蹤劑項目研發進度與注冊時間表?
答:我們希望今年就能實現美國FDA的IND獲批,預計今年四季度就會啟動美國首例患者入組,并快速獲得影像學結果,希望今年能在海外拿到初步人體驗證性結果。同時在中國積極推進中美雙報,目前藥學部分推進順利,有望在明年年初拿到國內IND批件。
泉果基金問:公司主要產品后續看點和里程碑事件?
答:公司專注腫瘤和年齡相關性疾病兩個大的方向,布局了多個具備長期價值的臨床管線。其中:
9MW2821(Nectin-4ADC)是全球進度第二,國產進度第一,具有全球Best-in-Class潛力的Nectin-4ADC。目前有三項III期關鍵性注冊臨床正在開展,包括UC(尿路上皮癌)單藥治療、UC聯合治療、CC(宮頸癌)單藥治療,有望2025年完成三項III期臨床入組,其中UC單藥和CC單藥計劃于2026年進行期中分析。此外,TNBC(三陰性乳腺癌)TOPi-ADC經治單藥治療進入II期,經治人群大、全球同靶點首家,美國TOPi-ADC經治單藥臨床已經啟動并實現首例入組。
9MW1911(ST2單抗)為同靶點國內首家,全球進度第二,正快速推進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II期研究,預計2025年下半年完成IIa期80例受試者隨訪,并力爭年底前后讀出有效性數據。IIb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組,同時積極探索與吸入制劑聯用的可能。此外,預計今年四季度正式申報美國IIa期臨床。
9MW3811(IL-11單抗)已完成中、澳I期臨床研究,國內病理性瘢痕適應癥II期臨床已受理,預計為全球同靶點首個,有望年底前啟動入組,臨床周期較短,有望快速獲得人體POC數據。海外與Calico達成獨家許可協議,積極探索抗衰老領域。
7MW4911(CDH17ADC)完成中美雙報,并在美國獲準開展I/II期臨床,國內臨床受理中,有望今年下半年正式啟動。Cell子刊發表的文章表明,7MW4911采用MF-6新型載荷在多藥耐藥消化道腫瘤模型中抑瘤效果顯著優于MMAE及DXd等毒素,展現出成為晚期消化道實體瘤變革性療法的潛力。
6MW5311(LILRB4/CD3TCE雙抗)依托具有高效空間位阻遮蔽效應的TCE技術平臺,顯著提升安全性和給藥劑量,針對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等目標適應癥廣泛、應用潛力較大,計劃于2026年上半年進行中美雙報。2026年開始,公司BD的重點管線中也將增加具有全球差異化優勢的基于新一代TCE平臺開發的管線。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基金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