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訊 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宣稱,美國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的100%關稅,并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此推文引發全球大類資產波動,股債匯齊跌。不過,經歷4月份“對等關稅”沖擊后,市場形成學習效應,不少觀點認為這大概率是一次典型的“TACO交易”。所謂“TACO交易”,是華爾街流行的應對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的策略,即特朗普關稅威脅致市場下跌時,投資者押注其最終退縮,股市反彈,從而逢低買入獲利。
今日早盤,三大指數均低開,隨后跌幅收窄。截至午間,滬指跌1.3%,深成指跌2.56%,創業板指跌3%。雖市場有一定震蕩,但未復制4月7日的暴跌行情(滬指跌7.34%、深成指跌9.66%、創業板指跌12.5%)。
板塊方面,金屬新材料、貴金屬、軍工裝備等漲幅居前。九菱科技(920505.BJ)最高漲幅超24%,銀河磁體(300127.SZ)、新萊福(301323.SZ)20cm漲停;安泰科技(000969.SZ)、包鋼股份(600010.SH)亦漲停,奔朗新材(920807.BJ)、西磁科技(920061.BJ)等跟漲。不過,仍有投資者擔憂A股市場風險,認為需進一步觀察。
上周末,各家券商已對此次美關稅威脅作出研判。銀河證券認為,此輪美關稅威脅的預期沖擊程度大幅下降,政策穩市機制已提前就位,市場聚焦中長期政策預期,A股市場仍將“以我為主”。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指出,2018年以來,特朗普多次對華加征關稅,事后看,關稅是擾動,中國制造全球競爭力難被替代;資本市場面對外生沖擊會先后經歷一次性“計提”、事件緩和“沖回”和政策升溫“對沖”;資產本身安全邊際比外部擾動更重要。華創證券分析師張瑜表示,與4月份相比,此次市場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且普遍認為特朗普TACO交易概率更大。
自4月份以來,美政府關稅施壓不斷,9月以后更是密集發作。9月25日、10月6日,特朗普先后發文稱將對多類進口產品實施高額關稅,如對廚房櫥柜等建材、進口家具、專利及品牌藥品等加征不同比例關稅,自11月1日起對進口中型和重型卡車征收25%關稅。同時,美政府一邊新增關稅、額外費用,一邊實施出口管制,如對部分商品加征關稅、新增船舶費、將多家中國企業和地址加入實體清單等。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特朗普10月10日言論更可能是為增加談判籌碼,關稅生效時間選在10月31日APEC峰會結束后,且特朗普未取消與中國會晤。4月以來雙方多次“交鋒”和三輪正式談判,美國清楚中美貿易禁運后果,短期內難以離開中國供應鏈。
對于9月以來多項商品被加征關稅,上市公司作出回應。匠心家居(301061.SZ)正與專業機構探討政策解讀,將密切跟蹤并積極應對。銳明技術(002970.SZ)表示全球業務布局平衡,美國單一市場營收占比降低,越南制造中心投產可規避關稅。多家上市藥企稱特朗普對專利及品牌藥品加征100%關稅影響有限,如華東醫藥(000963.SZ)等出口占比小,金凱生科(301509.SZ)在中美均有生產基地,億帆醫藥(002019.SZ)可優化供應鏈應對。
多年貿易摩擦下,中國企業已制定應對策略,如冠盛股份(605088.SH)馬來西亞工廠部分產品出口北美,雖成本略高,但疊加關稅和供應鏈穩定性考量后仍具競爭力。
(AI撰文,僅供參考)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