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樂居財經 李奕和
進入九月份,港股上市房企的年中業績會已告一段落。
從各家房企管理層的表態看,財務上的降負債,業務結構上的經營性支撐,以及產品力方面的好房子等,仍是被反復提及的關鍵詞。
今年以來,隨著行業“好房子”的深入貫徹,各地的供地,從容積率的下降,到各項土地指標的平衡?!昂玫貕K”為“好房子”的推進,提供了最底層的現實基礎。
一個從土地供給,到政策導向,到產品落地,全面革新、提升品質的新居住時代,已然來臨。
只不過,相比產品已先一步進入新階段,房地產行業的利空出清,仍在持續。
今年上半年,房企所面臨的業績壓力仍較為嚴峻,多數房企業績仍在下滑。這不僅體現在房企營收的下降,利潤的下滑甚至虧損,更成為它們在債務處理之外面臨的又一問題所在。
樂居財經統計整理了已發中報的83家港股上市房企發現,2025年中期,營收下降房企有58家,占比69.88%;僅25家內房股營收增長,占30.12%。
此外,24家歸母凈利潤為正的房企中,下降的13家,占比54.17%;歸母凈利潤增長的11家,占比45.83%。甚至,今年上半年有59家內房股歸母凈利潤錄得虧損,占統計房企總數的71.08%。

不過行業分化也在持續,部分公司憑借自身產品力、市場規模及利潤的韌性,以及通過資產轉讓、債務重組等方式,在財務報表上有較好的表現,甚至實現扭虧。
另外,一部分房企也在一邊積極推進化債,一邊努力探索新業務和新增長點。試圖以多元場景、多業態復合融合發展,推動經營回歸,重塑市場信心。
萬科營收破千億,華潤置地成“利潤王”
樂居財經統計整理的榜單顯示,2025年上半年,83家房企實現總營業收入8840.6億元。當中,萬科企業以1053.2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在內房股的首位。
其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家營業收入突破千億的內房股。
緊隨其后,華潤置地實現營業收入949.21億元,位列第二。中國海外發展營收832.19億元,排在第三。碧桂園營收725.7億元,排在第四。
龍湖集團、綠城中國則均以超過500億元的營收,分列第5位和第6位。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算上A股,保利發展實現營收1168.57億元,同樣突破千億。綠地控股、招商蛇口實現營收944.96億元、514.85億元。也均突破五百億。
盈利方面,83家內房股上半年累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16.29億元。受市場及行業影響,虧損仍是內房股房企頭頂難以掃清的陰霾。
這里面,僅24家內房股在2025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的正向盈利,共錄得歸母凈利潤434.23億元。
其中,華潤置地以118.8億元的歸母凈利,位列榜首,成為上半年內房股“利潤王”。遠洋集團以102.02億元,位列第二。中國海外發展以85.99億元,位列第三。
然而,從83家房企的整體情況來看,上半年陷入較大額度虧損的內房股也不在少數。除了上面24家實現正向盈利的房企,剩余的59家房企在上半年合計錄得了1450.61億元的虧損。
甚至,不少房企在上半年虧損超百億。
如,碧桂園歸母凈利潤-190.78億元;融創中國歸母凈利潤-128.09億元;萬科企業雖然營收突破千億位于內房股榜首,但歸母凈利潤錄得119.47億元的虧損;佳兆業集團歸母凈利潤-100.3億元。
此外,諸如世茂集團、中國奧園、雅居樂集團、正榮地產、旭輝控股集團、禹洲集團,在上半年也錄得50-90億左右的歸母凈利潤虧損。
事實上,即便將統計范圍放大,虧損也依然地產行業面臨的一大嚴峻問題。
如A股房企中,據樂居財經統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正向盈利的房企不到五成。另外超過五成的房企均錄得虧損。期內,*ST金科、華夏幸福、金地集團、信達地產、綠地控股、華僑城A、榮盛發展等A股房企均錄得較大虧損。
遠洋凈利意外躍居第二,房企化債漸入新階段
回到這次榜單的主角內房股,2025年上半年,83家在港上市房企中,有52家房企同比上年中錄得歸母凈利的續虧。
也就是說,占了六成多的房企,去年上半年歸母凈利虧損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依然錄得虧損。像融創中國、碧桂園還連續兩個半年報虧損超百億。
另外,中國奧園、合生創展集團、中渝置地、渝太地產、中國新城市、辰興發展、明發集團7家房企,在今年上半年盈轉虧。特別是中國奧園,去年中歸母凈利223.12億元,今年中盈轉虧為-88.14億元。
究其原因,結轉項目減少,營收、毛利率下降以及資產減值,仍成為房企盈利的攔路虎。
最典型的如萬科,曾就業績預虧表示,主要由于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顯著下降,毛利率仍處低位;結合行業、市場和經營環境變化,考慮到業務風險敞口升高,新增計提了資產減值;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于賬面值。
當然,即便在市場仍處于低迷周期的大環境下,也有房企的業績錄得增長,實現持續盈利甚至扭虧為盈。
樂居財經統計的83家港股上市房企中,有20家房企在今年年中以及去年年中實現了持續的盈利,這個比例占24%左右。盈利較大的,如,華潤置地連續兩個年中報歸母凈利破百億。
中國海外發展去年中歸母凈利103.14億元,今年中也達85.99億元;被譽為民營房企之光的龍湖集團,去年中歸母凈利58.66億元,今年中依然保持32.16億元的歸母凈利盈利。
事實上,現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其土拍中,也主要以這些能夠持續保持正向盈利的房企在活躍。
期內,還有4家房企同比去年實現了扭虧。包括遠洋集團、粵海置地、粵港灣控股、恒達集團控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遠洋集團。去年上半年,該公司歸母凈利虧損53.82億元,今年上半年扭虧大增錄得102.02億元的歸母凈利。
不過,這一業績的變化,主要是由于遠洋集團完成境外債務重組錄得的非現金收益所致。如果撇除前述一次性境外債務重組收益的影響后,遠洋集團于同樣錄得歸母凈利虧損。
不僅是遠洋集團如此。早在去年中,中國奧園就曾以223.12億元的歸母凈利,一躍成為內房股榜首。當時,也主要由于奧園集團完成境外債務重組為其帶來266.38億元收益所致。
雖然不是直接經營所致,但這也至少從側面表明,房企的債務重組已經逐步步入新階段,曙光漸現。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房企也在一邊化債,一邊通過各方協作融合發展,探尋新增長點,并取得不錯成效。典型的如萬科。
得益于大股東深鐵以及各方的支持,其妥善解決到期債務特別是公開債務的兌付問題,截至目前,萬科已經順利完成243.9億元公開債務償還,2027年前已無境外公開債到期。
并且,該公司持續整合資源,推動公司多元場景、復合業態的融合發展。如跟大股東深鐵集團產業協作,共同打造出的“軌道交通 機器人配送”,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地鐵無人配送的商業化案例。
今年以來,關于房地產的利好政策仍在持續出臺,政策利好之下,房企的化債也進入關鍵節點。隨著政策效果顯現,房企化債進入新階段以及新業務增長極漸成體量,這些利好都將持續成為房企銷售、業績逆勢回升的關鍵。
相關標簽:
地產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