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十一弟
今年六月份,機器人網紅企業——宇樹科技,完成了C輪融資。
它從中國移動、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吉利資本以及老股東手上,拿到了將近7億融資,投后估值超過120億。
這個月,在社交媒體上,宇樹科技高調地宣布了上市計劃——
今年第四季度,它就會向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
宇樹科技半遮半掩,對外披露過一些財務數據——
據說,它現在已有上千名員工,年營收超過10億。
從2020年開始,每年都保持了盈利狀態。
在宇樹科技的營收結構中,去年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和組件產品的銷售占比,分別為65%、30%和5%。
有人作過統計——
2024年,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年銷量達到了2.37萬臺,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七成,人形機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臺。
熱辣滾燙的科技網紅企業,讓資本市場沸騰,競相追逐。
最近,不知道從哪里傳出的小道消息,又攪動了市場的敏感神經——
即將IPO的宇樹科技,正在尋求500億的上市估值。
估值從120億陡然竄到500億,科技的泡泡吹得更大了。
十一弟沒有找到這則傳聞的出處,宇樹科技卻專門站出來,作了澄清——
“目前公司內外至今沒有討論過IPO估值的事情,相關估值信息不實。”
傳聞真實與否不重要,但500億上市估值,就這樣結結實實地打在了宇樹科技身上。
在A股市場,蹭上了宇樹科技上市概念的相關企業,掀起了一波漲停潮。
萬萬沒想到,這其中還有一家房地產企業——
首開股份。
從宇樹科技高調宣布上市那天起,首開股份連漲了8個交易日。
其中,它有7天被封在了漲停板上。
目前,首開股份在A股的市值,已經漲到了142億。
十一弟算下了,最近短短8個交易日,它的股價就翻了一倍以上。
在整體行情一片低迷的房地產板塊,首開股份硬是獨立走出了一波大牛市。
連收6個漲停板以后,直到昨天,首開股份才對外作了風險提示——
“近期公司股票漲幅明顯偏離同行業及大盤,但是主營業務、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經營環境與前期相比,并未發生重大變化。”
在風險提示中,首開股份提到了對宇樹科技的投資。
在首開股份名下,有一家非全資子公司——北京首開盈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大約63%。
十年前,首開股份提出了一個戰略——城市復興官。
這一年,首開盈信注冊設立。
它最初設立時的業務定位,是圍繞房地產上下游開展投資業務的平臺——
旨在協同房地產主業,推進房地產金融業務發展,助力集團從開發商向運營商轉型。
一開始,首開盈信聚焦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
它聯合業內投資經驗豐富的合伙伙伴,選取具有改造及增值潛力的辦公、商業及公寓等物業,通過買入-修復-退出的方式,使物業重新煥發價值,同時帶來租金增長,創造投資回報。
從增量開發到存量改造,首開股份自以為找到了一個新的風口。
但這一輪房地產行業調整,市場不景氣。
若繼續投入資金大量收購改造存量物業,其實很難找到接盤的買家,解套退出。
于是,首開股份把一部分資金,從房地產板塊挪到了科技行業。
首開盈信通過出資參股一支基金——金石成長股權投資(杭州)合伙企業,間接持有宇樹科技的少量股權。
十一弟查了下,首開盈信對金石基金的出資份額,大約6.5%;金石基金持有宇樹科技的股權,不到4.8%。
這樣算下來,首開股份通過首開盈信間接持有宇樹科技的股權比例,僅為0.3%左右,非常低。
首開盈信對金石基金的出資,屬于財務性投資,對基金決策運作沒有任何控制權和影響力。
但就靠著蹭上宇樹科技0.3%的股權,撬動了首開股份74億市值的拉漲。
A股市場,還真是四兩撥千斤。
其實,稍微有點理性的投資者,應該都能看出來——
首開股份對宇樹科技的這一丁點股權投資,根本算不上重大利好,頂多是個小彩蛋。
不過,詭異之處在于——
沒人知道,首開股份輾轉間接投資宇樹科技少得可憐的0.3%的股權,究竟是被誰別有用心地扒拉出來,賣力炒作。
《基督山伯爵》里面有句名言——
誰得益,誰就是兇手。
這幾天,誰在大手筆買進賣出首開股份的股票獲利,誰就是讓它蹭上宇樹科技上市概念的始作俑者。
首開股份的大幅上漲,只有熱點炒作,沒有基本面支撐。
今年上半年,首開股份還在虧損中,凈虧損逾18億。
去年,它虧損超過81億;2023年,虧損超過63億;2022年,虧損將近5億。
過去三年半時間里,首開股份累計虧損多達168億。
作為北京市屬國資開發商,首開股份是曾經的京城房企一哥——
2021年,它連莊了北京樓市銷冠,全年銷售額629億。
去年,首開股份在大本營的銷售規模,已經萎縮到了230億,跌至行業第五。
到上個月,它在北京的銷售額,只有75億,跌出了行業前十。
業績下滑、盈利虧損,首開股份還面臨著流動性壓力——
到上半年,它背負的有息債務,大約819億。
其中,將在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超過173億。
首開股份手上的現金資源,只有154億,甚至覆蓋不了短期債務。
最近,它又從母公司——首開集團手上,通過永續債融資的方式,拿到了30億資金。
如果沒有國企的身份光環和信用背書,以首開股份現在的銷售業績和財務狀況,換作其他民營房企,這會兒早就趴窩了。
可它不僅活著,還蹭上了科技網紅企業的熱點,股價坐火箭一樣地蹭蹭往上漲。
今天,首開股份又被封在了漲停板上,市值已經翻番了。
果然,A股遍地黃金——
牛市來了,哪怕是房地產企業,也能硬生生炒成妖股。
本文來源:拾遺地
來源:拾遺地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