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A股市場走勢分化,石油、銀行等紅利板塊再度走強,科技板塊集體回調;受國際金價突發跳水影響,A股有色金屬板塊早盤一度跌逾3%,隨后跌幅收窄。截至10:12,有色50ETF(159652)跌1.92%,作為深交所新晉兩融標的,有色50ETF(159652)昨日繼續獲融資客增倉,最新融資余額超700萬元。

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成分股漲跌不一,黃金股重挫,中金黃金、山東黃金、赤峰黃金等跌超4%,紫金礦業跌超2%,北方稀土跌2%,華友鈷業、贛鋒鋰業等回調;洛陽鉬業、中國鋁業等逆勢上漲。
【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前十大成分股】

截至10:09,成分股僅做展示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周二(10月21日),國際貴金屬市場遭遇罕見重挫。現貨黃金最深跌幅達6.3%,報約4080美元/盎司,創逾12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三盤中,現貨黃金延續回調,LME銅同樣下跌。
市場分析指出,貴金屬大跌主要因避險情緒降溫,美元走強,以及投資者因擔心近期歷史性的上漲令其估值過高而鎖定利潤。銅下跌是受美元走強和需求平靜期影響。
【黃金大邏輯未變:金融屬性強化】
光大證券堅定表示,長期來看,看多黃金的大邏輯并未發生改變。一是,中美博弈向多領域擴散,全球秩序進入重塑期;二是美債償付風險和美元購買力下降的問題仍然存在。在美國進入流動性寬松周期后,財政赤字貨幣化將再次打開美國債務擴張空間。黃金作為超主權貨幣,將繼續成為對抗以美元為代表的信用貨幣走弱的最佳選擇。(來源于光大證券20251021《黃金“狂歡”未歇,銅價能否共舞?》)
【銅價有望補漲:銅金比較低&供給結構性緊缺周期】
光大證券指出,當前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銅價有望迎來補漲行情。歷史上看,銅金比與美國制造業PMI相關度較高,而當前銅金比遠低于制造業PMI同等水平下的歷史表現。目前美國制造業周期處在筑底階段,隨著美聯儲降息周期重啟,制造業周期修復有望帶動銅價上漲。

從基本面來看,銅正進入一輪結構性緊缺周期,其價格中樞或長期抬升。

需求層面,在全球能源轉型、AI革命的雙輪驅動下,銅的需求引擎正逐步從傳統工業領域轉向“科技+能源”,其作為戰略金屬的地位將持續抬升。此外,美國制造業回流帶來的電網重構需求,新興市場的工業化進程提速以及歐洲防務支出提升帶來的工業金屬需求,也為全球銅消費提供了額外增量。供給層面,全球銅礦資本開支長期不足、礦山品位下滑、開發周期拉長導致其供給彈性較弱。近年來隨著銅的戰略地位日漸凸顯,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劇銅供應的不確定性。(來源于光大證券20251021《黃金“狂歡”未歇,銅價能否共舞?》)
當前整個有色配置價值突出,受“供給端收縮政策、需求端新質動能、經濟周期共振、全球通縮預期、美元信用危機”等多重利好,若看好未來貴金屬及大宗工業金屬投資機遇,認準規模領先、“金銅含量”更高的有色50ETF(159652),場外聯接(A類:019164;C類:019165)。有色50ETF(159652)具備以下優勢:
1、“金銅含量”同類最高: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銅含量達33%,金含量達14%,金銅含量高達47%,高居同類第一!

數據截至20250930,按中信三級行業分布
2. 龍頭集中度領先:有色50ETF(159652)聚焦銅、金、鋁、鋰、稀土等兼具戰略價值與供需缺口的核心品種,龍頭集中度高,前五大成分股集中度高達35%,同類領先。

數據截至20250930
3、收益率表現更優:2022年至今,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累計收益率同類領先,且最大回撤同類最低,投資體驗更好。

數據截至20251017
4、漲幅由盈利驅動,而非拔估值: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PE(市盈率)為25.4倍,相比5年前下降了61%,估值性價比、安全邊際高。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指數累計漲幅達116.5%,表明指數的漲幅來自于盈利驅動而非估值提升,當前處于EPS驅動階段!

數據截至20251017
5、成長性更強:有色50ETF(159652)標的指數歸母凈利潤未來兩年復合增長率為16.28%,成長性優于同類指數!

數據截至20251017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以上基金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于細分有色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來源:有連云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