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6),受國產替代大浪潮利好,港股科技大舉反攻。100%純度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大漲超2%,盤中成交額已超5.3億元!資金面上,資金已連續5日凈流入累計超2.3億元!截至11月5日,最新規模超51億元!

同類唯一15BP最低檔管理費的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亦漲超1.5%,盤中成交額超3.5億元。資金面上,近20日累計“吸金”超3.5億元,已連續5個交易日獲資金“頂格”凈申購!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最新規模超70億元,基金融資余額維持1.6億元以上高位!

消息面上,存儲芯片漲價超預期,據報道,SK海力士向英偉達供應的HBM4較上代漲價50%。
截至14:16,港股科技板塊多數飄紅:華虹半導體漲超6%,中芯國際漲超5%,阿里巴巴-W漲超3%,騰訊控股漲超2%,美團-W、比亞迪股份漲超1%,網易-S微漲。

注:成分股僅做展示,不作為個股推介。
南向資金方面,近7日南向資金繼續流入港股科技龍頭,小米集團-W、美團-W、華虹半導體均位居近7日南向資金凈買入榜前十!

注:上述內容僅做展示,不作為個股推介。
【科技博弈緩和,算力應用鏈迎加速拐點】
國泰海通證券指出,美科技博弈出現階段性緩和,英偉達新一代算力平臺加速全球部署,國內自主算力取得關鍵突破,建議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是受益于出口限制緩和的半導體供應鏈及國產算力鏈,二是受技術突破驅動的AI 應用商業化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AI應用巨頭多聚集在港股,港股科技板塊已成為AI浪潮的核心載體,其稀缺性和全球競爭力正支撐其更高估值。
【機構總結:2026年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
明年港股大行情繼續的驅動因素有哪些?哪些行業有望脫穎而出?
1、港股估值上行潛力充足
國泰海通證券指出,當前港股位置仍不算高,估值上行空間充足。2025年港股整體表現亮眼,在風險偏好回升、盈利預期企穩的帶動下,市場估值經歷快速修復。盡管如此,當前港股整體估值仍不算高,尤其是科技板塊的估值優勢更為突出。展望2026年,低估值為港股進一步上行提供充足空間。
指數層面,港股估值處全球洼地,具備修復空間。對比歷史水平,目前港股估值不算高,尤其是恒生科技。截至2025/10/23,恒生指數PE(TTM)為11.9倍、處于2012年以來84%分位,恒生科技PE為23.3倍、僅處于有數據以來32%分位。從全球視角看,港股寬基估值分位數顯著偏低,例如恒生科技(自2005年有數據以來估值分位為30%,下同)、恒生指數(62%),均低于標普500(95%)、納斯達克(88%)、德國DAX(79%)、日經225(73%)、印度Nifty50(72%)。此外,若與A股比價,當前AH溢價為120、略低于歷史均值,較2010、2014、2020年低點仍有下行空間。
借鑒歷史港股調整時空或顯著,估值盈利視角下港股估值抬升潛力大。歷次港股牛市中恒指/恒科小回撤平均最大跌幅約7%/9%、持續12個交易日,恒指大回撤平均最大跌17%/21%、持續53個交易日。本輪10月以來的調整中,恒指/恒科最大跌幅為8%/15%,已接近或超過歷史小回撤的最大跌幅,調整時長亦接近歷史均值。結合前文分析,回調后當前港股估值性價比進一步凸顯。此外,從估值盈利匹配度來看,當前港股大致處于均衡區間,中期視角下AI產業催化有望帶動以恒生科技為代表的港股ROE改善,繼而帶動估值抬升,逐步向創業板指、納斯達克等同類指數靠攏。
2、港股增量資金確定性高
2025年港股市場亮眼的行情離不開充裕的資金面支持,一方面源于流出幅度明顯收窄的外資,另一方面源于加速流入的內資。展望明年,國泰海通證券認為港股依然是確定性較高的增量資金市場。
外資方面,前期持續流出的外資于年中以來或已現企穩跡象,明年外資回流有望超預期。今年年中以來港股長線外資實際已出現多次階段性回流的情況,例如5至7月回流接近700億港元,9月以來回流約130億港元等,此外根據COPLEY,海外主動基金于今年2月至8月對中國資產的超配比例(相較ACWI指數)上升0.07個百分點,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可見外資近期或已現企穩回流的跡象。
內資方面,近年來內資定價權有所提升,明年南向資金望繼續流入港股超1.5萬億元。2025年南下資金流入規模創新高背后主要由公募、險資等機構力量推動,一方面源于港股互聯網、新消費等優質稀缺性標的對主動型公募的吸引力較大,另一方面政策強化分紅監管,疊加低利率環境下險資或將持續配置港股紅利。往后看,機構端的增量資金仍有望進一步流入港股。
3. 港股優質資產稀缺性強
港股優質稀缺資產支撐本輪大行情。除了低估值優勢與充裕增量資金,2026年港股上行的另一個支撐因素是港股的稀缺性資產優勢。
港股稀缺性資產集中在互聯網、新消費、創新藥、紅利等領域。當前,盡管宏觀層面缺乏向上的彈性,但產業層面的深刻變化正在發生,例如我國消費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同時科技方面AI引領的新一輪向上周期持續深化演繹,由此可見更順應當前產業發展趨勢的新消費、AI應用等港股稀缺性資產或更具優勢。
AI科技方面,在港股科技板塊中軟件服務及傳媒等下游軟件端行業總市值占比為55%,而在A股科技板塊中僅占24%,可見受益于AI應用端的互聯網及軟件板塊主要集中在港股市場。若進一步從個股看,騰訊和阿里巴巴等港股科技龍頭廣泛分布于AI全產業鏈,涵蓋大模型開發、商業應用及終端生態等環節,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將充分受益于AI產業進化紅利。此外,后續隨著中概股回流+A股企業持續赴港上市,更將強化港股資產稀缺性。
(來源:國泰海通證券20251102《2026年港股策略:展望邁向新高度》)
一鍵布局港股科技,認準更“純”科技屬性的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標的指數聚焦TMT行業,不含醫藥、家電、汽車,AI屬性更純!前十大成分股合計權重高達82%,龍頭含量更高!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還支持T+0交易、不占用QDII額度,是投資港股科技賽道更為高效便捷的選擇,一鍵輕松勾勒精華版的“科技版圖”!
港股通科技30ETF(520980)以下優勢值得關注:1)阿里、騰訊、中芯國際、小米、華虹半導體,“世界級大廠”高度集中!2)相比港股科技板塊其他指數,無醫藥下跌影響!3)相比港股互聯網,納入國產算力等優質硬件!且布局消費電子優質標的!4)標的指數在AI方面占比更高,更契合當前科技行情!5)9月指數調倉中前十大權重新增地平線機器人-W,高科技屬性進一步提升!
看好AI產業鏈顛覆性投資機遇,認準全市場費率最低檔的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恒生科技作為港股代表性核心旗艦指數,軟硬件兼備,綜合覆蓋科技各子板塊(芯片電子、制造型硬科技等),更全面覆蓋中國科技產業鏈,管理費僅為0.15%/年,較其他同類ETF顯著更低,也是全市場唯一的管理費僅15BP的恒生科技ETF基金!恒生科技ETF基金(513260)還設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13127;C類:013128)方便7*24申贖。
數據顯示,作為港股權威的旗艦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囊括了包括京東集團-SW、百度集團-SW、網易-S、攜程集團-S等在內后綴帶S的二次上市港股互聯網科技龍頭,覆蓋度更全,更能全面表征中國頂級科技資產!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若盲目投資溢價率過高產品,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上述基金均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于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于境外證券市場,基金凈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本基金投資范圍包括港股,會面臨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基金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