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財經 李姍姍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的各項數據在過去十年可謂高歌猛進。
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其中,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29萬臺,占全球裝機量的52%。
乘著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東風,處于產業鏈上游的上海步科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步科股份”,688160.SH)于2020年成功在科創板敲鐘,并募集資金超4億元,繼續用于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擴產。
然而,募集資金到手之后,步科股份原計劃的“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卻遲遲不開工,此后多年間屢次延期并更改原募投項目。去年底,步科股份再度宣布該項目延期,并將追加5億元投資,這筆資金則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籌得。
不過,進入2023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已有所放緩,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機器人整體銷量20.68萬臺,同比下滑0.1%,主要由于3C、金屬制品、家電等行業需求較為低迷。
市場疲軟的境況下,步科股份2023年的業績也連續多個季度承壓,令其定增計劃能否如愿以償增添了一份不確定性。
首發募投項目屢次延期或變更
定增5億押注機器人零部件
此次定向增發,步科股份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520萬股,且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步科股份拋出定增計劃當日,還同步了一則“對部分募投項目追加投資及項目延期”的公告,從這份公告可以得知,此次公司定增項目實際上是對2020年首發募投項目的延續。
2020年11月,步科股份順利登陸科創板,共募集資金4.27億元,扣除承銷、保薦費用及發行費用后,凈募資3.81億元,超出原擬募集資金2.71億元。
按照原計劃,募集資金將用于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智能制造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擬投資9215萬元用于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項目建設期為3年,建設內容主要為PCBA無塵加工車間建設、智能倉儲物流系統建設、生產工序自動化提升、數字化管理升級等,以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步科電氣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在深圳步科現有的租賃房產中進行改建完成。
然而,時隔一年,2021年10月,步科股份宣布將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完工時間由原計劃的2023年10月延期至2024年10月。
其給出的延期原因為,根據公司實際經營發展需要和戰略布局,公司計劃落實永久性制造基地,避免大規模投入后再次搬遷重復建設。為了使募集資金投入所獲得的效益最大化,公司目前暫未使用募集資金對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進行投入,導致項目建設進度有所遲延。
時間來到2022年8月,步科股份又將其募投項目“生產中心升級改造項目”變更為“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新項目擬投資金額為1.88億元,其中擬使用原項目募集資金及其利息、理財收益合計9647.09萬元以及超募資金3200萬元,其余資金以公司自有資金投入。
新項目實施主體同時變更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常州精納電機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周期為36個月,建成達產日期再次延期至2025年8月。
2023年3月31日,步科股份曾發布一則增發預案,擬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融資總額不超過3億元且不超過最近一年末凈資產20%。但此后針對這筆3億元擬融資金額也再沒有了下文。
直到2023年12月,步科股份決定對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大幅追加投資并進行延期。
根據最新公告,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為6.61億元,其中,使用首發募資1.24億元及其利息、理財收益等,擬使用本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5億元,不足部分以自籌資金投入。項目預計實施周期為4年,預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為2027年第四季度。
據悉,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5.19萬平方米,擬建設伺服系統、人機界面、PLC、低壓變頻器等產品的智能組裝生產車間,通過建設自有產線、工藝方案優化升級,進一步提高生產自動化和數字化能力,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將形成年產181萬臺工控產品的生產能力,達產年平均凈利潤為1.48億元。
股價下挫
業績多季度連續承壓
從股價表現上來看,此時或并非步科股份定向發行股票的好時機,近兩個多月來,公司股票價格一路走跌,2024年2月6日,盤中創下近一年新低28.4元/股,收盤32.01元/股,較兩月前的股價最高點71.39元/股已出現“腰斬”。
股價下跌的同時,步科股份的業績自進入2023年以后也連續多個季度承壓。
資料顯示,步科股份主要從事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核心部件與數字化工廠軟硬件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相關技術服務,并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控制、機器人動力、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涵蓋機器人、醫療影像設備、機床附件、3C、紡織、包裝等領域。主要產品包括伺服系統、人機界面、PLC、低壓變頻器,為本次募投項目生產的產品。
2020年-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34億元、5.37億元、5.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71%、23.78%、0.37%,營收增速明顯放緩;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7291.13萬元、7478.07萬元、9078.3萬元。
進入2023年第一季度,步科股份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的苗頭,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4.35%;歸母凈利潤1401.07萬元,同比下降7.33%;扣非凈利潤1306.89萬元,同比下降11.51%。
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當期取得營業收入2.35億元,同比下降8.38%;歸母凈利潤3134.27萬元,同比降幅達到26.89%;扣非凈利潤2815.15萬元,同比下降32.89%。
截至2023年三季度,步科股份業績下滑的局面仍未有所扭轉,當期營業收入為3.67億元,同比下降6.78%;歸母凈利潤4348.26萬元,同比下降34.37%。與此同時,公司經營現金流也受到影響,當期經營現金流凈額5291.85萬元,同比減少了20.53%。
對于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及凈利潤下滑,步科股份表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宏觀綜合因素影響,下游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該公司為保持未來長期發展動力,進一步擴充研發團隊,加大研發和營銷投入等。
2020年-2023年9月末,步科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3998.09萬元、4707.03萬元、4653.43萬元及4470.11萬元。
曾因七年關聯交易止步創業板
核心技術人員頻頻離職
截至增發預案公告日,步科股份實際控制人唐咚直接持有公司12.09%的股份,通過控股股東深圳步進間接控制公司44.02%的表決權,并作為同心眾益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間接控制公司10.89%的表決權,唐咚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67%的表決權。
資料顯示,唐咚出生于1969年,畢業于南京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畢業后曾留任東南大學助教一年;1992年8月-1996年4月,其任職深圳航天微電機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1996年5月-1999年4月,任瑞士思博電子集團中國代表,全面負責中國地區的銷售與市場工作,在此期間,唐咚開始創業,成立了深圳步進科技(原深圳步進機電),后于2008年12月創建了步科股份。
步科股份成立12年之際,唐咚也上交了一份頗為滿意的答卷,將公司成功送進了科創板。上市以來,步科股份累計募集資金4.65億元,其中包括首發募資4.27億元及短期借款間接融資(按增量負債計算)3798.2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創板之前,步科股份曾遺憾“落榜”創業板。
2016年4月,步科股份遞表于深交所創業板,經歷一年多時間的IPO之路最終遭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彼時,創業板發審委認為,步科股份未能充分說明并披露報告期內(2014年-2017年)持續與前股東及前員工所在的公司發生采購或銷售行為的合理性以及交易價格的公允性。
步科股份回復函顯示,馬學童是步科股份前身步科有限2008年設立時的股東,黃華林、朱宏鋒是步科股份間接控股股東深圳步進2006年入股的股東。
2011年,步科有限開始籌劃股改及上市事宜,為優化步科有限股權結構、對員工進行激勵及補充公司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公司間接持股的境內自然人股東同時參與認繳新增出資,使其可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因此黃華林、朱宏鋒于2011年成為步科股份直接股東。
與此同時,2010年,馬學童、黃華林、朱宏鋒先后從步科有限和深圳步科離職,開始自主創業。
根據對馬學童、朱宏鋒、黃華林的訪談確認,2014年12月,前述三人將直接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轉讓給池家武。馬學童和朱宏鋒于2010年3月籌劃設立上海繁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繁易”),持股股東為馬學童和朱宏鋒的配偶;黃華林于2010年7月增資入股上海繁易(后于2010年10月退出)。2011年,黃華林設立深圳市盛泰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盛泰奇”)。
2013年-2019年這七年間,步科股份始終與上海繁易存在密切的關聯交易。數據顯示,2013年-2019年,步科股份向上海繁易銷售金額分別為34.73萬元、62.35萬元、44.42萬元、7.57萬元、20.45萬元、4.73萬元及2.01萬元;向上海繁易采購金額分別為32.80萬元、49.99萬元、93.40萬元、18.02萬元、68.20萬元、93.40萬元及36.78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的0.47%、0.59%、1.24%、0.18%、0.40%、0.50%、0.19%。
此外,2017年-2019年,步科股份向盛泰奇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47.10萬元、16.71萬元和2.25萬元,占當期銷售總額的0.15%、0.05%、0.01%。
而今,步科股份的年報中已紛紛不見上述關聯方的身影。
此次增發,報告期內(2020年-2023年9月末),步科股份的高管,尤其是核心技術人員頻頻變動。
2021年9月,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王茂峰遞交了《辭職報告》, 約定離職脫密期為3個月,計劃于2021年12月31日離職。此后僅隔半年時間,公司另一核心技術人員樊文宏也辭職離開。
2023年9月,公司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池家武因個人原因辭任,不過,上述職位辭任后,池家武仍擔任公司董事職務。
辭職的同時,池家武還對所持公司股份進行了減持。2022年9月6日-2023年2月13日,其因自身資金需求,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14.9萬股股份,減持價格區間為40.56-42.78元,減持總金額626.3萬元。
來源:瑞財經
作者:李姍姍
相關標簽:
資管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