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主要指數集體回調,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恒生國企指數跌幅均超1%。恒生綜合行業中,僅能源業、原材料業上漲,醫療保健業小幅回調。
消息面上,科濟藥業今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靶向CD19/CD20的通用型CAR-T細胞治療候選產品KJ-C2219已完成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的首例受試者給藥。據悉,KJ-C2219基于THANK-u Plus平臺開發,計劃用于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正在中國開展一項針對復發/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
此外,市場消息指出,開年后大型公募密集調研醫藥股,其中部分醫藥股此前從未納入基金股票池。上述機構資金覆蓋面的變化意味著醫藥賽道的回暖趨勢正逐步上升,股票首次納入股票池后將對醫藥企業股價形成顯著拉升。
聚焦創新藥板塊,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盤中回調0.91%,成分股多數飄綠:藥明合聯跌超9%,云頂新耀跌超7%,康方生物跌超2%,石藥集團、中國生物制藥跌超1%,藥明生物、藥明康德微跌。上漲方面,受消息利好,科濟藥業漲超8%,晶泰控股漲超3%,信達生物漲超1%。
市場熱門ETF方面,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跌幅收窄,盤中回調0.44%,成交額超1400萬元,換手率超2.25%,交投活躍!自2024年1月22日上市以來,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2024全年漲幅6.78%,高居同類第一!

資金逢跌涌入,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近5日、10日、20日和60日均錄得資金凈流入,近60日“吸金”超3.3億元,凈流率高達94.26%!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基金份額保持高位!截至1月10日,最新基金份額6.91億份,最新基金規模6.19億元,均居于基金上市以來高位!

從估值角度看,截至1月10日,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標的指數(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市銷率為3.03,近5年的歷史分位點為14.7%,意味著目前的估值低于近5年85.3%的時間,具有較高性價比,中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

其他消息方面,1月10日,2款國產創新藥同日獲批上市,分別是來自恒瑞醫藥的注射用卡西單抗(商品名:艾心安),該藥是公司首例再心血管疾病領域上市的1類創新藥;和來自石藥集團的新型口服DPP-4抑制劑普盧格列汀片,該藥適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中信建投:繼續看好優質創新藥公司,積極關注藥械前沿技術】
中信建投表示,醫藥改革進入深水區,高質量增長成為常態。從過去幾年已經出臺的各項行業政策看,“三醫聯動”頂層制度設計的各項改革措施已經逐步落地。醫藥領域的改革政策已進入常態化階段,醫保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增量政策是建立多元復合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療領域即將迎來薪酬制度及分級診療等“深水區”的改革。整體符合預期,看好2025年醫藥行業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新增量(創新、出海、邊際變化)和行業整合機會。
展望2025年,醫藥行業有望實現溫和增長。2022年以前,醫藥制造業在國家統計局有統計數據的下游行業中增速排名前列,近兩年受基數影響以及公共衛生事件對醫療需求帶來的影響,增速有一定波動。從收入端表現來看,醫藥制造業在2020及2021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4.5%和20.1%,領先同期工業企業收入增速和制造業收入增速。利潤端波動比收入端更大,2020及2021年表現明顯好于工業企業整體水平,基數效應下2022-2023年利潤端增長波動幅度較大。在行業基數得到消化、需求端確定性及政策預期穩定的情況下,預計2025年行業有望實現溫和增長,整體走向高質量發展。
具體看制藥產業鏈:(1)處方藥:整體業績穩健上漲,創新準入推動持續爬坡;2025年催化密集。(2)醫藥外包:海外需求逐步恢復,國內需求等待回暖。(3)國內科研端需求穩定,遠期看產業鏈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此外,醫藥行業估值處于底部,機構持倉低于歷史均值。2019-2021年行業估值中樞提升明顯,自2021年以來行業估值水平有所調整,2022年以來估值進入歷史底部區間,最新估值歷史分位數27%,近期有所修復但仍處于歷史低位。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醫藥持倉比例為9.40%,剔除指數基金、醫藥基金后的持股比例為3.61%,持倉比例環比小幅下降。
拉長來看,2011年一季度-2024年三季度剔除指數基金、醫藥基金后,醫藥持倉比例平均為7.67%,目前非醫藥基金持倉比例低于歷史平均水平。2024年三季度創新藥、CXO等賽道持股基金增加明顯,后續醫藥行業高景氣、創新轉型及政策傾斜相關細分方向公募基金持倉比例有望上升。
投資建議方面,(1)繼續看好優質創新藥公司,積極關注藥械前沿技術。全球流動性有望繼續改善,國家政策鼓勵產業創新,繼續看好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創新藥公司。同時建議積極關注前沿技術,如創新藥及制藥(雙抗及多抗、TCE、核藥等)、器械(AI、腦機接口等)。(2)出海主線:著眼長遠,不懼短期波動。長期看醫藥行業有望走出全球性大公司,但投資人也需對出海帶來的挑戰有充分預期。(3)邊際變化主線:關注政策及供求關系改善的機會。政策改善上,包括醫藥流通及醫療設備更新主線。供求關系改善上,關注CXO行業,前期調整較為充分,全球投融資恢復有望推動全球客戶需求逐步回暖。(來源:《中信建投:醫藥行業2024年年報前瞻》,2025-01-13)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藥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旨在反映港股通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征。在最新一次調整中(2024年12月16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新納入5只成分股:晶泰控股、東陽光長江藥業、科濟藥業、樂普生物、宜明昂科,成分股增至39只。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納入的5只成分股均布局創新藥,指數純度進一步提高!

注:僅為成分股展示,不做個股推薦
數據來源:國證指數公司,截至2024.12.31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標的指數前十大持倉股和對應權重如下:

注:僅為成分股展示,不做個股推薦
數據來源:國證指數公司,截至2024.12.31
從上述成份股列表中可以看出: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100%布局創新藥產業鏈,前十大權重合計占比超67%,龍頭屬性突出!
成份股中進一步細分行業來看,創新藥權重占比高達84%,CXO(醫藥研發外包等)權重占比15%。

數據來源:國證指數公司,截至2024.12.31
綜合來看,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的創新藥含量84%,是全市場醫藥指數中創新藥含量最高的!作為最純的創新藥新品,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以其高銳度和高彈性的特征獲得了很多投資者的關注。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特點鮮明:
更純粹的創新藥(高達84%的創新藥權重占比,全市場醫藥類指數中最高);
最低估的創新藥(截至1月10日,指數市銷率處于近5年15%分位點);
底層資產是港股,可以T+0交易!
目前,港股通創新藥ETF聯接基金(A類:021030;C類:021031)也已經正式開放申贖,主流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均有售,喜歡場外買基或者定投的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藥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場外聯接(A類:021030;C類:021031)!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個股僅作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以上產品投資于境外證券市場,基金凈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境外投資產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