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6月18日 10:53,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930965)下跌1.12%。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美中嘉和(02453)領漲4.89%,亞盛醫藥-B(06855)上漲2.87%,科倫博泰生物-B(06990)上漲1.15%;錦欣生殖(01951)領跌3.61%,微創醫療(00853)下跌3.55%,微創機器人-B(02252)下跌3.15%。港股醫藥ETF(159718)下跌0.84%,最新報價0.82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6月17日,港股醫藥ETF近2周累計上漲7.24%,漲幅排名可比基金1/4。
流動性方面,港股醫藥ETF盤中換手26.67%,成交6701.16萬元,市場交投活躍。拉長時間看,截至6月17日,港股醫藥ETF近1周日均成交2.02億元。
規模方面,港股醫藥ETF近2周規模增長272.42萬元,實現顯著增長,新增規模位居可比基金1/4。

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處于從研發投入到兌現周期的轉變,預計未來全球市場占比將提升至30%,對應市值空間約4萬億人民幣,當前市值約2.4萬億,仍有50%以上增長空間。創新藥出海成為常態,2024年出海收入和金額增長30%以上,未來五年國際藥企面臨資產荒,中國藥企BD模式天花板不低。
東吳證券認為,近期創新藥的走強既存在強基本面因素支撐,也不乏資金面驅動——部分欠配創新藥的資金產生踏空焦慮,“FOMO”情緒成為行情階段性加速的重要力量。在短期波動思維下,板塊的容錯率隨著交易擁擠度提升開始下降,在“守住勝利果實”的心態下,部分資金逐漸選擇止盈。中長期維度來看,依然看好低利率環境下創新藥BD出海進入商業收獲期,板塊中樞上移,基本面優質的創新藥標的將獲得顯著超額。
從估值層面來看,港股醫藥ETF跟蹤的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最新市盈率(PE-TTM)僅26.92倍,處于近5年14.62%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5年85.38%以上的時間,處于歷史低位。
港股醫藥ETF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50只流動性較好、市值較大的醫療衛生行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圍內醫藥衛生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930965)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百濟神州(06160)、藥明生物(02269)、信達生物(01801)、石藥集團(01093)、康方生物(09926)、京東健康(06618)、中國生物制藥(01177)、三生制藥(01530)、翰森制藥(03692)、阿里健康(00241),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60.77%。

港股醫藥ETF(159718),場外聯接(平安中證港股醫藥ETF聯接A:019598;平安中證港股醫藥ETF聯接C:019599;平安中證港股醫藥ETF聯接E:024544)。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