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蒲肅 林玉麒?編輯丨高巖?來源 | 野馬財經
昔日“環保巨頭”啟迪環境(000826.SZ)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9月23日,啟迪環境連續發布兩則公告。一則是公司收到債權人寧波照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的《通知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并啟動預重整程序。
另一則是公司在一起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中敗訴,被判支付華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全部租金5928萬元及其他相關費用。
啟迪環境近年來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根據公司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啟迪環境總資產191.03億元,總負債147.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僅為17.94億元。
早在2024年6月21日,啟迪環境宣布公司進入破產重整階段。2024年12月,啟迪環境前控股股東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啟迪科服”)作為被執行人,其持有的約1.66億股啟迪環境股份被拍賣,成交價約3.33億元,啟迪科服就此丟失了對啟迪環境的控股股東身份。
就在不久前的7月,啟迪環境又被啟迪科服“清倉拍賣”,同時被啟迪科服拍賣的還有啟迪藥業(000590.SZ)。
啟迪環境、啟迪藥業是啟迪科服在環保、醫藥領域重點布局的上市公司,是背后母公司啟迪控股在新興產業集群業務板塊上的戰略投資標的,如今兩筆股權拍賣后,啟迪科服將不再持有兩家上市公司股權,這意味著啟迪科服徹底“退場”。
截至9月24日,啟迪環境報收2.49元/股,總市值35億元;啟迪藥業報收11.83元/股,總市值28億元。
啟迪環境為何被以清華、北大人才為班底的“啟迪系”放棄?接盤“啟迪系”資產的人又是什么來頭?

豪擲10億接盤啟迪藥業,
湖南賽樂仙什么來頭?
與啟迪環境境遇類似的啟迪藥業此前公告稱,本次拍賣完成股權過戶后,湖南賽樂仙將持有公司 5860.7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約24.47%,或將取得公司控制權;啟迪科服將不再持有啟迪藥業股份,但其一致行動人北京華清投資有限公司仍持有啟迪藥業約454.4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9%。

圖源: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賽樂仙10.07億元競得的上述股份,折合單價約17.19元/股,以拍賣前一日的收盤價13.86元/股計算,至少需要2個漲停板才能接近該價格。就在拍賣結束當天,啟迪藥業盤中股價一度漲至15.25元/股,隨后又回落至13.86元/股。截至發稿日,啟迪藥業股價繼續回落,收盤價為12.47元/股。
湖南賽樂仙是什么來頭?為何如此看好啟迪藥業的前景?
天眼查APP顯示,湖南賽樂仙成立于今年6月19日,注冊資本4億元,由上海賽樂仙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賽樂仙”)持股75%。上海賽樂仙成立于2018年7月,由江琎、周延奇、江瓊、謝浪夫、江慧分別持股,其中江琎持股66.86%,為上海賽樂仙實控人、法人代表及執行董事。
另據查詢,上海賽樂仙除了控制湖南賽樂仙外,還擁有湖南恒昌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昌醫藥”)61.7436%股權,并參股A股上市公司康惠制藥10%股份并為其第二大股東。
江琎1984年出生,2015年創立恒昌醫藥,現為恒昌醫藥董事長。天眼查顯示,目前江琎在17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是14家公司的股東,并在7家公司中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或總經理等職務。

圖源:天眼查
風險信息顯示,江琎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恒昌醫藥、湖南六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有多條涉案信息,其中在今年4月1日,恒昌醫藥曾起訴廣東健芝島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案由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
據恒昌醫藥官網介紹,恒昌醫藥是一家專注服務中小型連鎖藥店、單體藥店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藥企業,2015年成立于長沙,現為湖南省生物醫藥產業重點企業、三湘民營百強企業。
截至2023年底,恒昌醫藥服務會員藥店、診所超20萬家,下設長沙總部倉、天津華北倉、重慶華西倉、鄭州華中倉等四大物流基地,可承載年發貨量超75億元。
據介紹,恒昌醫藥首創"自有品牌,直供專銷"模式,依托自主研發的B2B服務平臺,壓縮醫藥流通中間環節,直接連接優質上游制藥企業和下游中小零售藥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有品牌產品超2000個。
與湖南賽樂仙相比,接盤啟迪環境的吳二永身份比較神秘,鮮有公開信息。
啟迪科服涉案40億“退場”,
高管“班底”來自清華北大
啟迪環境、啟迪藥業在被拍賣前已經表示,完成拍賣及股權過戶后,啟迪科服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這意味著啟迪科服將從兩家上市公司正式退出。
天眼查顯示,啟迪科服成立于2014年,為啟迪控股的間接子公司,以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企業注冊資本10.37億元,并已于2018年完成了B輪。
“野馬財經”梳理發現,啟迪科服對外投資多達45家,目前存續企業仍有33家,其投資領域包括制藥、日化、環保、金融等領域,顯示出啟迪科服的投資業務比較廣泛,是啟迪控股旗下核心投資平臺之一。
啟迪科服投資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啟迪環境、啟迪藥業,還有新三板上市的博大制藥(871194.NQ),持股比例4.12%,是博大制藥的第六大股東。

圖源:罐頭圖庫
與廣泛的對外投資形成對比的是,啟迪科服的面臨的司法訴訟也不少。
天眼查顯示,啟迪科服目前涉及24個司法案件,身份為被告的案件有22件,作為被告的涉案金額約40.26億元,有一半的案件案由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涉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招商銀行、中信信托等多家金融機構。
此外,啟迪科服有14筆股權凍結信息,另在2024年8月、2025年4月兩次成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合計約10.23億元。啟迪科服以及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王書貴均被法院下發限制消費令。
引人關注的是,啟迪科服屬于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迪控股”)的集團成員,這是一家由清華、北大等“才子”們組成的創投企業。

圖源:罐頭圖庫
啟迪控股的前身是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2000年的時候成立了清華科技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更名為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科技成果轉化、創業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育”等創投服務為主,其董事會、高管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清華、北大。
啟迪科服的董事長王書貴,現在還擔任著啟迪控股的首席運營官,他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就讀,并相繼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啟迪科服的董事張金生現任啟迪控股執行總裁兼啟迪東北亞總部總裁、啟迪控股黨委委員,他1994年步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習,2002年1月畢業后加入清華科技園工作至今。
70億入主最大環保巨頭,
十年后陷入破產重整
啟迪控股的核心業務體系分為全球創新網絡、垂直孵化體系、新興產業集群三大業務板塊,其中新興產業集團包括環保、數字經濟、清潔能源、新材料和醫療健康等投資領域,而啟迪環境正是啟迪控股在環保領域投資的重要上市公司。
但令人遺憾的是,啟迪環境已連續多年虧損,資金鏈承壓,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自2020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啟迪環境已經連虧5年,合計虧損額近117億元,總營收更是連續6年持續下降,2024年總營收52.45億元,相比2018年營收109.9億元,已經縮水過半。

圖源:東方財富
更重要的是,截至2024年末,啟迪環境貨幣資金僅7.49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約39.33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待履行的支付義務所對應金額已接近52億元。
啟迪環境是“啟迪系”2015年以70億元資金巨額收購上市公司桑德環境后更名而來,是當時內地環保市場最大的交易案。啟迪環境最早成立于1993年,長期致力于廢物資源化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4月,桑德環境公告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啟迪科技服務集團為主的四家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受讓了桑德集團持有的桑德環境29.8%的股份,桑德環境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清華控股,啟迪科服(清華控股旗下企業)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桑德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持有桑德環境15%的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啟迪系”控股后,啟迪環境開啟了一路“買買買”的模式,先后收購了湖南省同力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哈爾濱市群勤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恒泰(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所持南通森藍、沭陽明澈水業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圖源:罐頭圖庫
通過一系列收購,啟迪環境的業績開始爆發增長,營收規模從2015年的63.41億元,暴增至2018年的109.9億元,3年增長了73%。但持續擴張的后遺癥很快顯現,2019年開始,啟迪環境的營收、凈利潤指標開始雙雙下滑,2020年開始出現虧損,并且一直持續虧損至今。
2024年6月21日,啟迪環境宣布公司進入破產重整階段。
2024年12月,啟迪科服作為被執行人,其持有的約1.66億股啟迪環境股份被拍賣,成交價約3.33億元,啟迪科服就此丟失了對啟迪環境的控股股東身份。啟迪環境明確表示,目前公司已處于無實控人狀態。
兩大上市公司均虧損,
環保、醫療投資失利?
與投資啟迪環境類似,出于看好新興產業的前景,“啟迪系”投資了以獨家產品“古漢養生精”知名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古漢”。“古漢”品牌最早是以百年老店“協盛西”衡陽分店為基礎,于1956年正式掛牌投產,最初的公司名稱是湘中藥,后來隨著多次改制以及投資方變更,先后使用過“古漢集團”“紫光生物”“紫光古漢”等名稱。
在“啟迪系”控股后,還使用過“啟迪古漢”的公司名稱,最后才變更為現在的“啟迪藥業”。啟迪藥業的主要產品包括中成藥、化藥、保健食品等,擁有30多項專利,140多個處方及非處方藥品,30余種藥食同源的健康新品,獨家產品“古漢養生精”入選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圖源:罐頭圖庫
但就是這樣一家百年“老字號”企業,卻也出現了連續虧損的情況。
啟迪藥業2023年、2024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虧損465萬和1.7億元,2024年、2025年第一季度歸屬凈利潤也是持續虧損。
在入股啟迪環境的2015 年,啟迪科服通過協議受讓清華紫光集團持有的古漢集團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并將公司更名為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
此次收購完成后,啟迪科服直接持股比例約為22.33%,通過一致行動人北京華清投資等合計持股比例達29.41%,形成對啟迪藥業的絕對控制。這一操作標志著啟迪藥業從“清華紫光系”轉入“清華啟迪系”,成為啟迪控股醫藥板塊的核心上市平臺。
與啟迪環境不同的是,“啟迪系”2015年控股啟迪藥業后的收購案例不多,主要是2022年以自有資金 2.2 億元收購廣東先通藥業有限公司 100% 股權,廣東先通持有 16 個中藥批文,包括 1 個基藥目錄品種,1 個獨家品種,2 個 OTC 品種等,益心舒片為其核心產品。
2024年,啟迪藥業計劃以現金 1.41億元收購武漢名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55% 股權,將產品線延伸至大健康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以化解產品單一的經營風險,豐富產品線,實現雙方銷售渠道的互補。
但這項收購最終因武漢名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單方面終止而未能達成。

圖源:罐頭圖庫
實際上,2024年,啟迪藥業的控股股東啟迪科服的資金問題已經顯露無疑,這自然會引發交易對方的擔憂。
早在2024年5月,啟迪環境就披露過控股股東啟迪科服部分股份被凍結的消息。當時啟迪科服持有的7108.43萬股被北京金融法院凍結,隨后進入司法拍賣程序。
作為啟迪科服曾重資投入的“現金奶牛”,啟迪環境在2020年后持續虧損,這無論是對公司自身,還是對控股股東啟迪科服,都在利潤回報上“失色”,由此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資金糾紛就日益擴大。
2024年12月3日,啟迪環境收到了啟迪科服的《還款通知》,要求在12月6日前歸還1.66億元借款本金及6387.89萬元利息。啟迪科服還表示,如果啟迪環境逾期未還,將通過法律手段追討。
此外,啟迪科服的間接控股股東啟迪控股也在同一天向啟迪環境發了《律師函》,要求啟迪環境解除其擔保責任,或者提供足額增信措施。公開信息顯示,啟迪控股為啟迪環境提供了三項連帶責任擔保,涉及貸款金額高達18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注意的是,《財新》雜志2025年6月曾以《昔日環保巨頭啟迪環境失色,無實控人名義下亂象頻出》為標題,指出啟迪控股通過多起關聯交易轉移啟迪環境優質資產、侵吞上市公司利益,啟迪環境當前第一大股東不作為,對本可控制的風險蔓延負有責任。投資人據此向啟迪環境發問。
啟迪環境則回應投資人,公司原控股股東啟迪科服、間接控股股東啟迪控股,并不存在侵占上市公司優質資產的行為,曾通過財務資助、環衛入股等方式直接給予公司資金支持,并協助公司債務催收工作推進。
啟迪環境表示,公司現第一大股東天府清源(原清華控股)曾在公司發展中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過其控股的財務公司為公司提供授信支持,清華控股更名為天府清源后,該項業務因財務公司提起訴訟,近兩年都處在非正常狀態,使得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壓力進一步增加,各方仍在積極溝通尋求達成更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啟迪環境的部分董事、高管仍來自“啟迪系”,如董事長王翼曾任職北京啟迪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大同啟迪未來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等職務;總經理宋瀾濤曾任啟迪科服副總經理等職務。

圖源:罐頭圖庫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啟迪科服陷入借款糾紛,或源于過度激進擴張與資金管理失當所致,其投資布局廣、資金需求大,一旦市場環境變化、項目回報不及預期,極易導致資金鏈斷裂,無力償還債務。
“旗下啟迪藥業、啟迪環境業績持續虧損,則加劇了與控股股東啟迪科服之間的資金問題。但整體來看,啟迪科服及背后的啟迪控股仍需對投資策略加強,提升對行業趨勢與企業發展潛力判斷,投后是否可以有效賦能?”詹軍豪認為,醫藥、環保行業競爭激烈,政策與市場波動頻繁,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環節若存在短板,也會嚴重影響業績。
你怎么看啟迪系痛失兩家上市公司,啟迪環境還能破繭重生嗎?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來源:野馬財經
來源:野馬財經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