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召開的第八屆中國企業論壇品牌建設平行論壇上,中央企業品牌引領行動第二批創建成果發布。憑借卓越的品牌建設與運營實踐,“大悅城”成功入選服務品牌成果,成為央企中品牌價值創造的典型案例。

這份榮譽,是對中糧大悅城十八年來始終深耕商業運營、引領青年文化、推動城市更新、創造社會價值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大悅城”品牌持續“打造年輕力第一品牌”的充分肯定。

大悅城是中糧大悅城打造的商業綜合體旗艦品牌,自2007年首座項目——北京西單大悅城開業,已在全國20余個城市布局,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地產品牌之一。

定位城市級時尚潮流中心,大悅城以18-35歲城市新生代及青年客群為核心,以“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為品牌內涵,以城市客群的潮流、娛樂、社交生活需求為經營導向,提供時尚感、引領性的服務體驗;倡導潮流文化,構筑極具潮流影響力的輻射全城的城市商業地標,致力于影響、啟發消費者生活方式,推動商業革新與城市發展。
品牌標語:JOY CITY, Joy up!
品牌本質:潮流文化
品牌內涵:年輕、時尚、潮流、品位
品牌承諾:帶來前沿時尚,讓青年玩轉時尚并樂在其中


十八年來,“大悅城”已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地產品牌,更成為一種年輕活力的生活方式符號。
01 精準的客群洞察
我們始終聚焦18-35歲的城市新生代及青年客群,深刻理解城市青年對品質生活、社交體驗與情感共鳴的需求,打造了一個個真正屬于大眾的“潮流引力場”。

02 獨特的場景營造
從2013年啟幕的全國首個文藝主題室內步行街——天津南開大悅城的“騎鵝公社”出發,到2025年新開業南昌、深圳大悅城的“天生沸騰”“星光道”等創意空間,我們將購物中心升級為主題化的城市生活空間。在這里,消費不再是唯一目的,沉浸式的體驗與探索的樂趣才是核心。

03 創新的營銷IP
我們成功打造了“大悅瘋搶節”“大悅嗨新節”等一系列原創營銷IP,收到了市場與消費者的雙重好評;同時,通過強有力的會員體系,與超兩千萬會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接,持續創造商業“奇跡”與溫暖記憶。

04 引領行業的標桿
我們積極發展“首店經濟”,持續引入眾多區域乃至全國首進品牌,不斷刷新城市的商業面貌、豐富消費與生活體驗;我們助力城市更新、實現“內涵生長”,踐行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節能高效的“綠色大悅城”,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2025年,以品牌十八周年為契機,大悅城發布“大朋友”年輕力計劃,以“大朋友”之名,面向消費者、更延伸至品牌商戶與異業伙伴,尋找契合點,共同探索年輕力。從“年輕力”本位出發,大悅城打造了“Hey大朋友,往大里活”2025大悅城品牌特別企劃及“大悅嗨新節”、“大悅瘋搶節”等品牌活動,并通過品牌聯名、創意周邊、會員活動等持續輸出年輕向概念,打造品牌人設與超級符號,強化“青年文化地標”品牌內核,與青年群體同頻共振。
8月,大悅城推出“往大里活”品牌特別企劃,回應當代年輕人在考試、工作、婚姻等社會壓力下,渴望突破“標準答案”、探索多元人生的內心矛盾,鼓勵年輕人掙脫束縛、以更遼闊的心態接納生活的可能性。

在內容上,大悅城通過塑造人格化的“大朋友”IP形象,并圍繞其推出一系列具象化體驗:包括引發共鳴的TVC廣告、融入日常社交的表情包與周邊產品、象征重新出發的“自由航班”空間裝置、鼓勵集體參與的“Da-Li-Da神舞”,以及覆蓋城市地標的聯動宣傳。通過一系列品牌動作,大悅城將品牌從單純的消費場所,升級為能理解、共情并陪伴年輕人成長的伙伴,通過線上線下全場景覆蓋,將“往大里活”的態度轉化為年輕人的情緒資產,構建與消費者之間長期的情感聯結。
通過“大悅嗨新節”和“大悅瘋搶節”兩大品牌活動,大悅城則是持續以人格化的“大朋友”身份與消費者深度鏈接。前者以“新動生活”為核心,通過海量新潮體驗與IP首展,聚焦情感療愈與生活方式探索,成功實現銷售與客流雙增長。后者則以“微瘋生活”為定位,憑借嗨購優惠與減壓活動,構建了一個兼具商業價值與情緒釋放的全國性營銷IP,推動銷售與客流大幅提升:全國總銷售6.9億元,同比提升30.5%;全國總客流393.4萬人次,同比提升36.7%。兩大活動共同印證了大悅城通過情感共鳴與優質內容,成功將品牌陪伴力轉化為強勁商業動能的成功路徑。


18年的實踐積淀之上,大悅城迎來新階段的開端,在既有優勢上期許新的階梯式躍升。
面向更開放、更多元、更具個性的青年群體,大悅城將以“有溫度、敢擔當、玩在一起”的姿態,打造陪伴青年成長的年輕力商業品牌。中糧大悅城也將繼續肩負央企使命,堅守“卓越的城市運營與美好生活服務商”定位,以品牌為引領、以創新為動力,在全國更多城市,為更多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優質、更驚喜、更卓悅的商業體驗與生活靈感。
來源:大悅城控股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