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見習記者 屈慧?廣州報道
11月19日,剛剛發布財報的小米集團(01810.HK)受手機業務收入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股價持續下跌。截至19日13時30分,小米集團報28.6港元/股,下跌5.35%。

小米昨晚發布的2025年三季報顯示,季內公司經調整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80.9%,核心業務呈現分化態勢——手機業務受價格與成本雙重壓力毛利率下滑,汽車業務則實現扭虧為盈并保持高增長。

手機、平板、筆電將漲價,毛利率繼續下滑
2025年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0.5%至4330萬臺,但受平均售價下降影響,對應收入同比下滑3.1%至460億元。

在18日晚舉行的業績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回應稱,三季度中國大陸地區市場競爭加劇,疊加境外市場產品單價下降,手機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1.7%降至11.1%。
而接下來,全球內存價格飛漲將進一步沖擊手機、平板、筆記本等產品。
市場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四季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合約價格同比上漲逾75%,而存儲器占整機成本的10%~15%,這將直接把智能手機成本推高8%~10%。

盧偉冰表示,這輪內存成本上漲主要由AI和高性能計算帶動,會是一個長周期,而手機、平板和筆記本等存儲成本占比較大的產品,毛利會受較大影響,這是全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在這樣的矛盾下,第一個解決辦法是產品適當漲價,但產品漲價跟成本上漲的幅度是不對等的。如果手機零售價格上漲,大盤一定會下行。”盧偉冰說。
盧偉冰還表示,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品類毛利率下降是確定的。
他還強調,小米保供第一位,與海力士、三星等內存供應商保持良好供應關系,2026年內存的供應完全可以確保。
盧偉冰稱,公司會繼續執行高端化戰略,改善產品結構,以應對成本上漲問題,小米手機今年的出貨目標定在1.7億臺左右。
購置稅補貼減半,汽車明年毛利率下滑
小米汽車業務成為本季度業績亮點。距離首車發布僅一年半,小米汽車就實現扭虧為盈,是造車新勢力里最快實現盈利的品牌。

財報顯示,季內小米汽車收入達283億元,同比增長198%,經營收益達7億元。汽車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7.1%增長至25.5%,主要得益于價位較高的YU7系列開始集中交付,推動汽車平均售價同比提升9%至26萬元/臺。
盧偉冰介紹稱,小米通過技術改造提升了交付效率,9—10月單月交付量已超4萬臺,預計本周可提前完成年初設定的35萬臺年度交付目標。

不過2026年汽車業務將面臨挑戰,最大的沖擊來自新政:2026年1月開始,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由原來的全免改為減半征收。
為應對政策變化,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家車企已推出消費者補貼措施。小米于10月24日提前發布“跨年購置稅補貼方案”,為11月底前鎖單客戶提供最高1.5萬元購置稅補貼。
盧偉冰坦言,受新政影響,2026年汽車業務會非常有挑戰,毛利率將有所下降。
更多優質產業新聞請掃碼關注“星島產研”微信公眾號獲取
來源:星島環球網
相關標簽:
星島環球網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