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魏薇
綠城中國的一紙公告激起千層浪。
3月27日,綠城中國公告稱,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辭呈提交日期為2025年3月21日。3月26日起,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成云接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任期三年。
同時,周長江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2025年3月26日起生效。
因為這則公告,綠城中國在港交所自3月21日起短暫停牌。今日上午9時,股票恢復買賣。截至午間12時,每股11.22港元,跌幅7.12%。
綠城在回應高層變動時強調,公告所示,基于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以及公司發展實際,屬于正常人事變動。
2018年5月,張亞東以中交集團代表身份加入綠城中國;2018年8月,獲委任為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2019年7月,升任董事會主席。
直至辭任,張亞東擔任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一共2080天。加上之前任職的時間,大約430多天,張亞東在綠城中國一共待了大約2500天。
辭任綠城中國一把手后,張亞東在綠城體系內還有一個重要職位:綠城管理聯席主席、非執行董事。2023年8月,張亞東正式出任該職。
輕資產代建業務的開拓,是張亞東在綠城系任職以來的突出貢獻之一。2020年,張亞東主導綠城管理分拆上市,成為“代建第一股”,如今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在任期間,張亞東帶領綠城制定了“2025戰略規劃”,明確了以“最懂產品”和“最懂客戶”為兩大戰略支點,致力于成為TOP10房企中的品質標桿。
響應住建部建設“中國好房子”的指導要求,綠城從2023年開始研發適配綠城特點的“綠城好房子”標準產品體系。2024年6月,《綠城中國好房子產品標準2024》成為業內首個企業公布的“好房子”標準。
在張亞東的帶領下,綠城的地產業務規模和行業排名實現了躍升。
2018年,張亞東剛接手綠城中國的那一年,綠城的年銷售額為1564億元。據克而瑞數據,2024年,綠城全口徑銷售額達1718.3億元,位列全國第六;操盤金額2768.5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權益銷售額,1210億元,位列全國第六。
在任六年,張亞東將綠城推入行業頭部房企陣營,同時為央企主導下的市場化探索提供了樣本。
張亞東的離任,既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綠城在中交主導下的新起點。
接棒者劉成云現年56歲,大學學歷,碩士學位,正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他是一位中交老將,早在1991年就開始從中交四航局基層打拼。
2018年1月起先后任中國交建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中交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中國交建戰略與運營管理部總經理、投資事業部總經理。
2020年12月任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董事會辦公室(戰略發展部、改革辦公室、派出董事辦公室)主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
2021年2月任中交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
2022年8月任中交集團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中交全面入主綠城早有端倪。今年年初,中交地產正式宣布退出房地產。
1月21日,中交地產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當年中交地產歸母凈虧損約53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的16.73億元有所擴大。
同日公告稱,中交地產擬將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至公司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集團。交易完成后,中交地產將聚焦于物業服務、資產管理與運營等輕資產業務,實現業務的戰略轉型。
這場撤退,也避免了與綠城中國的同業競爭問題。此后,綠城中國扛起了中交集團地產開發這面“重資產”大旗,與中交地產形成“一輕一重”的分工。
從宋衛平時代的“品質情懷”到中交時代的“規模突圍”,綠城中國在張亞東手中完成驚險一躍,如今隨著劉成云登場,綠城中國正式跨入全面央企化的新戰場。
房地產行業正從規模競賽轉向存量深耕,綠城的這場“國家隊”進化實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相關標簽:
見地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