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當國慶假期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帶動終端銷量回暖時,蘇泊爾2025年三季報卻透露出這家老牌企業的成長煩惱。
作為由蘇增福與蘇顯澤父子于1994年共同創立的炊具龍頭,蘇泊爾從6000多萬元啟動資金起步,憑借創新壓力鍋產品迅速躋身行業第一,如今雖已成為全球第三的炊具研發制造商,但其2025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卻顯現出增速換擋的跡象。
從業績數據看,蘇泊爾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5.12億元、歸母凈利潤14.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5%和5.19%。
但第三季度,蘇泊爾營收54.20億元,同比下滑2.30%;歸母凈利潤4.26億元,同比下滑13.42%。這是公司近年發展歷程中,少見的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降情況。
事實上,蘇泊爾的業績滑坡早有伏筆。回溯2018年,其歸母凈利潤增速尚達25.91%,2019年降至14.97%,2020年受疫情沖擊陷入雙降。
2021-2024年雖勉強恢復增長,但增速持續疲軟,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速僅2.97%,已逼近零增長。到2025年,頹勢徹底顯現,第三季度凈利潤跌幅創下近三年同期新低,且已是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凈利雙降。
蘇泊爾業績承壓的核心在于內外銷的雙重困境。內銷作為其占比超66%的營收支柱,2021-2024年增速從10.8%跌至-1.21%,2025年三季度雖有政策加持,仍難抵行業價格戰沖擊。
外銷則深陷“高依賴、高波動、低毛利”陷阱,對控股股東SEB集團的收入依賴度超90%,2022年曾因SEB訂單減少導致外銷暴跌29.34%。更關鍵的是,外銷毛利率長期低迷,2025年上半年僅15.02%,遠低于內銷的27.72%,拉低了整體盈利水平。
研發投入不足也進一步加劇頹勢,2025年上半年其研發費用率降至1.83%,遠低于行業3%以上的均值,在小熊電器等新銳品牌的創新沖擊下逐漸失勢。
業績低迷期,高管分紅后減持的操作也引發市場爭議。蘇泊爾延續超高分紅傳統,2024年度每10股派息28.10元,近五年分紅比例多超80%。
但2025年5月28日,即分紅除息日次日,創始人之一蘇顯澤便與財務總監徐波、副總經理葉繼德集體減持,合計套現542.92萬元,同時收獲近18萬元分紅。
作為核心創始人,蘇顯澤的減持軌跡更受關注,其歷年累計套現已相當可觀,此次精準減持雖符合“每年減持不超持股25%”的規則,仍被解讀為對公司前景信心不足的信號。有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蘇顯澤個人累計套現已超1.7億元。
從6000萬元起步到全球第三炊具制造商,蘇泊爾曾書寫行業傳奇。如今,內銷停滯、外銷依賴、研發薄弱、質量爭議與管理層動蕩交織,使其站在轉型十字路口。
雪上加霜的是產品質量引發的信任危機。在黑貓投訴等平臺,蘇泊爾的質量與售后投訴量顯著高于同行,從炊具涂層脫落、不銹鋼錳含量超標,到小家電電源線強度不足,問題五花八門。2025年以來,燃氣灶具玻璃面板自爆、以次充好等投訴仍時有發生,雖多以和解收場,但持續消耗著“國民品牌”的信譽積淀。


如何打破對單一客戶的依賴、平衡分紅與研發投入、以品質重建信任,將是這家老牌企業穿越周期的關鍵,其突圍之路也為制造業轉型提供了鏡鑒。
相關標簽:
家居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