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樂居財經 呂秀倫
近日,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喊話,“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而這股寒氣,也蔓延至了地產國央企。
8月23日,“廉潔四川”公眾號發布,華潤置地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唐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剛過知命之年的唐勇,并未預料到自己的命運會在這一年突遭轉變,仕途戛然而止。如今,他的微信朋友圈已設置為3天可見,僅剩下滿目層巒疊嶂彌漫著山霧的背景圖,以及“道不遠人”的個性簽名。
道不遠人的“道”為《中庸》中所指的中庸之道,是一種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至高道德,是天地、人倫之道。
無獨有偶,與唐勇同一天被查的還有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副總經理劉暉,建發房地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莊躍凱,廈門建發城服發展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施震,以及京城置地有限公司前董事長姜建。
這五位曾是重量級的國央企老總,在地產圈叱咤風云。一天集中通報五起,也頗具“震懾”作用。與此同時,眼下時間點,也頗具秋后算賬的意味。
實際上,并不僅是國央企開發商在“打虎”,民營房企的反腐同樣一直在路上。比如,近期泰禾集團將在內部開展持續3個月的廉潔整頓自查活動。
除去泰禾,2021年以來,包括萬科、旭輝、碧桂園、中南置地、首創、東原、中駿、卓越等在內的多家房企開啟自查自糾模式,掀起新一輪反腐風暴。
房地產圈內隱藏的諸多“潛規則”,無論是從拿地到工程,還是從采購到營銷,都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在地產冬天里,房企們突然向內祭出重拳,在行業內也很有警示意義。
過去房地產過的是好日子,現在時代不同了。用馮侖的話說,是過正常日子了,有些毛病如果還不根除,企業是很難搞好的。
秋后算賬
一石激起千層浪,唐勇被查消息立馬在地產圈形成“巨震”。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震驚,更多的是惋惜。
在此之前,他從華潤地產板塊主帥、電力總裁,到“落馬”前的總監級別,任職軌跡也暗示了他或有今天的東窗事發。
唐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華潤人,在華潤鞍前馬后足足效力了29年。1993年,他大學畢業后就一腳踏入了華潤體系,從最初的專職于華潤物業到2001年調至華潤置地,一步步做到華潤置地董事局主席。
2019年12月,唐勇調任至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擔任黨委書記、總裁;然而僅僅一年多,2021年9月,他從位高權重的一把手轉為華潤集團業務單元專職外部董事。
外界普遍認為,專職外部董事實是一個閑職,唐勇無疑是被邊緣化了。而今年1月,唐勇又被調任至華潤現代服務有限公司,擔任專業總監一職。
現年50歲的唐勇,距離51周歲生日僅僅剩下不多的時間。現在看來,他的生日或許要在被調查中度過。目前,華潤集團紀委正對唐勇進行紀律審查,經國家監委指定四川省監委管轄,四川省監委指定綿陽市監委管轄,綿陽市監委正對其進行監察調查。
若是沒有犯錯,他或許還是地產界響當當的明星職業經理人。之所以被國家監委指定管轄,背后或許與他在四川“發家”密不可分。
2001年,唐勇被委以重任調至華潤置地成都,擔任總經理一職。與此同時,他也扛起了在地方上開疆拓土的大旗。此后,他在成都打造出了多個地產標桿項目。
正是這次的施展拳腳,讓成都成為了他的福地,也成為他“仕途”上的跳板。此前唐勇曾說,“沒想到自己來成都一晃眼就12年了,現在就覺得自己也是成都人了,對成都充滿了很深的感情”。
塵歸塵,土歸土。這一次,他再次回到了原點,只不過是等待他的并不是掌聲,而是冷冰冰的審查。
無獨有偶,在唐勇被查公告發出的同日晚間8點,“廉潔深圳”官微消息披露,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副總經理劉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不同于萬科、碧桂園的全國知名度,但在深圳地界,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卻是低調的實力派。資料顯示,它不僅是市委市政府保障深圳人才安居樂業的平臺,還是深圳市專責負責人才安居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市屬國有獨資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該企業已開工76個項目(其中已竣工8個),總建筑面積1201萬平方米,涉及房源9.3萬套;累計籌建公共住房16.1萬套,供應公共住房6.2萬套,約占全市同期總量的1/3,服務約4800家企業、12萬人才及其家屬。
半個小時后,“鷺島清風”連發兩條公告,一則是廈門建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建發房地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莊躍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另一則是廈門建發城服發展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施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二人正接受廈門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其中,莊躍凱在2021年8月11日在朋友圈轉發《俞敏洪,我敬你是條漢子!》后,已經一年多沒有更新微信朋友圈。
此前的8月8日,廈門市委專項巡察組進駐廈門最大國企——建發集團,對其進行為期1個月左右的專項巡察,巡察任務包括著力查找國有資產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等。此次建發兩位老總“落馬”,或與此次專項巡查密不可分。
另一邊,建發系多家公司也對高管被查進行了回應。8月23日晚,建發國際集團、建發物業、建發合誠等多家有被查人員擔任職務的公司相繼公告,稱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認為該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8月23日當天,北京市紀委監委還發布,京城機電控股公司原副總經理姜建被查,而他此前長期兼任京城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日之內,從南方到北方,數位曾經的國央企老總被查,從頭頂光環到成為負面輿論的主角。未來,不排除對國有房企的審計和整頓力度會逐步加大。
民企向內“打虎”
8月9日,泰禾官微發布,自2022年8月15日至11月15日,泰禾集團將在內部開展廉潔整頓自查活動,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另一方面肅清痼疾,整治貪污舞弊。并對外公開了投訴舉報信箱,歡迎社會各界的監督。
此次“整頓行動”緣起于,不久前,泰禾集團審計監察中心發現了員工張某某通過違規、欺騙等手段侵占公司財產。泰禾在官微里特別注明:數額特別巨大,嚴重侵害公司利益。
張某某被揪出后,泰禾直接將他移送至司法機關,頗有雷厲風行的風范。不止一個“張某某”,近年來,泰禾在企業運營中,發現少數高級管理人員、員工已經出現貪腐舞弊等問題,嚴重破壞了企業的發展根基。
去年11月4日,旭輝也公開了一封內部通報,關于《成都江山和鳴項目銷售經理羅某、營銷總監鄔某等人因舞弊被刑事立案》的通知。涉及層級不高,但力度很大,直接移送司法機關。
翌日,萬科也開出了罰單,對COO簽發了一張“降級2級、罰款1000萬”的罰單。這不是因為他個人踩高壓線,而是因分管的北方區域而起。
除去萬科、旭輝,2021年以來,已有包括碧桂園、中南置地、首創、東原、中駿、卓越等在內的多家房企開啟自查自糾模式,掀起新一輪反腐風暴。
雖然近幾年地產圈不斷刮起“自查風暴”,甚至將上百名高管、基層員工送進了監獄,例如碧桂園三年多查處貪腐高管200余人。但“內鬼”仍像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還有一茬。
實際上,無外乎這幾種原因,如房企對外迅速擴張留下的后遺癥、牽扯到老板周邊的親近人士、以及采購環節產生腐敗等。
在房企對外擴張時,開拓區域后,一般放權區域總,開啟各自為戰的模式。久而久之,企業對下屬公司控制力減弱,易滋生腐敗。
比如,2019年伊始,在雅居樂的反腐中,就將雅居樂地產集團海南區域總裁簡毓萍開除。資料顯示,2010-2013年期間,簡毓萍擔任海南區域營銷部負責人,多次在收受外部人員巨額賄賂后,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圈定優質房源給予外部人員轉賣牟利。
另一方面,房企內部腐敗更多是在采購環節產生的。事實上,采購作為直接與供應商打交道的最前沿,最容易獲得回扣。從拿地到工程,從采購到營銷,甚至連人力、物業等,每個環節都要對接一堆供應商資源。
除此之外,腐敗還經常出現在營銷口。近年來,因為一些城市限價,一手房比二手房還便宜,加之沒有出臺搖號等嚴格細致的規定,某些地產高管就會冒險收一大筆錢把房子賣給關系戶。
例如2018年5月,四川內江金科房地產公司時代中心項目營銷負責人、現場銷售主管、置業顧問、銷售文員利用職務便利,低價購買房源再高價轉手,牟利近百萬元。
甚至還有房企內部人員借用公司車位收受賄賂。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期間,綠地南通公司法人錢某華涉嫌違規將900個車位20年使用權贈送給第三方公司、并以此受賄905萬元。
當然,普通員工踩高壓線線還好,一旦涉及到“皇親國戚”,情況就難處理的多。民營房企多為家族企業,公司內部不少中高層與老板是親屬或者好友關系,那么反腐鏟到這些“貴族”,就更加不易。
杜絕腐敗成本
從今年房企自查動作來看,從低調走向高調,從民企擴大至央國企,反腐動作公開化,選擇移送司法機關進行處理的房企越來越多。為何變得如此公開化、密集化?
眾所周知,地產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人際關系密集型行業,很多業務領域的員工都直接與錢打交道,這也就加劇了自上而下各級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的可能性,順其自然便成了滋生腐敗的溫床。
例如,工程招采的吃回扣、營銷條線的茶水費,都是秘而不宣的常態。
此前幾年,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也正是用人之際,房企內部貪腐問題,多數房企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往往會選擇悄無聲息地“內部解決”,不把事情放大。
一位房企內部審計人士表示,“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對企業自身品牌和客戶口碑都會造成損傷,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般不會公開處理。”
如今,房地產行業利潤直線下降,業績增長大不如從前,企業“暴雷”時有發生,房企“內卷”的同時,也將矛頭指向了內部。甚至有房企老板在內部管理例會上直接開口提到,“收錢的高管要省著點”;還有top20房企老板喊話,“追回來的都是利潤”。
從目前公開披露出來的房企反腐案件,動輒幾百上千萬,甚至不乏上億元。一家房企如果存在10例案子,將損失至少1億。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對于企業利潤攤薄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當下,隨著中報披露期來臨,房企密集釋放業績預告。但放眼望去,仍在正增長的企業屈指可數,巨虧幾十億、盈利暴跌成為常態。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50家房企上半年業績預虧,甚至龍頭企業同樣遭遇盈利下滑。
在銷售、融資困難之下,只有通過控成本,來穩利潤。旭輝林中就曾說過,房企的成本,就像含著水分的毛巾一樣。很多人說沒水分、其實擠一擠還是能擠出很多水分,房企整體還是很粗放。
“價值提高、成本減少,才是最好,所以一定要用好價值成本,減少浪費成本、降低無效成本、杜絕腐敗成本。”
眼下,在利潤下降,業績增長大不如從前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減少腐敗的發生,同樣成為房企不得不直視的問題。
如,王健林對萬達的審計部經常直接下達指令,無論是查一個人,還是查一個部門,只要一經查實,直接將涉貪人員全部移交司法。
這與王健林軍人出身密不可分,一直信奉從嚴治理之道的他,反腐鐵腕聲名在外。2019年8月底,萬達開除4名管理人員并移交司法;2020年底,萬達十年老臣朱戰備因涉嫌貪腐,被上海警方帶走調查。
王健林曾表示,“我個人在集團不分管具體業務,唯一管的部門就是審計部,審計部就相當于萬達集團的紀委!”
有人指出,高管被審計部門調查出問題是常態,且和其他房企相比,萬達違法違紀的數量其實相當少。這完全歸因于萬達內部令人又怕又敬的審計部門。
開發商都應該向萬達學習。要通過完善審計制度、嚴厲追責來彌補這種缺失和風險。越是艱苦的時候,就越是應該讓企業當家的、管事的,有敬畏,有依規,有幾把真正會干事的刷子。
除了內部反腐,房企還構建了反腐聯盟。2020年7月,包含世茂、融信、三盛、陽光城、禹洲等在內的14家房企齊聚上海成立了“審計監察聯盟”。共同承諾,只要在一家腐敗過,其他家都不要了。
這也就意味著,行業人頭頂上的緊箍咒越念越緊,一旦舞弊有可能會被掃出地產行業。
來源:進深News
作者:呂秀倫
相關標簽:
進深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