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徐酒眠
第二家主動謀求退市的物企,時間表定下來了。
2月14日收盤后,融信服務與融心一品有限公司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法院會議及股東特別大會結果,以及建議撤銷上市地位的相關事宜。
根據公告,計劃股東批準了涉及融信服務的私有化計劃及撤銷上市地位的相關決議。法院會議上,出席股東的投票結果顯示,約1.1億股股份中,占比98.6%(1.08億股)贊成該計劃,反對票約占比1.4%(154萬股)。此外,計劃股份總數為1.33億股,約占已發行股份的26.2%。
在股東特別大會上,兩個決議案同樣獲得了通過。特別決議案中,4.85億股股份中約99.64%(4.83億股)贊成削減已發行股本,普通決議案同樣獲得高達99.64%的支持。
待計劃生效后,預期融信服務將于2025年3月18日下午四時起撤銷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停牌五個交易日后,去年11月22日深夜,融信服務及要約人融心一品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提出公司私有化建議。今年1月13日,雙方再度發布聯合公告,正式提出私有化及撤銷上市地位的建議。
盡管因延遲寄發計劃文件等問題,進程有所波折,不過緊隨股東大會和法院會議獲得批準,融信服務私有化退市就差臨門一腳了。
這個私有化價格,為什么多獨立股東贊成?
據此前公告,要約人計劃以每股0.6港元的價格回購1.33億股股份,總金額為7986萬港元。
這個價格較截至2025年1月20日的收市價0.56港元溢價約7.14%,同時較最后交易日(2月14日)的收市價0.58港元溢價約3.44%。相較于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資產凈值折讓約61.04%,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每股資產凈值1.18元(約1.29港元)折讓約53.49%。
對比此前華發物業私有化退市,注銷價每股計劃股份0.29港元,較其停牌前收市價(即2024年5月14日)0.222港元溢價約30.63%,較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股份股東應占經審核綜合資產凈值溢價970.11%。
華發物業服務建議將涉及作出要約以注銷57.786億股計劃股份,要約人在該建議下應付的最高現金代價約為16.758億港元。
根據融信服務的股權結構,歐宗洪家族持股占比73.8%的股權,外部獨立股東僅持有26.2%的股份。因此,按照擬要約的1.33億股計算,歐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總代價僅為0.798億港元。
2021年7月IPO上市,融創服務的每股發行價為4.88港元。經扣除就全球發售應付的包銷費用、傭金及估計開支后,加上部分行使超額配股權,其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為6.285億港元。
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未動用的IPO募資凈額還有約4.826億港元。
換而言之,待成功退市,歐宗洪家族將獲得融信服務的當前現金、剩余IPO募集資金和未來利潤。
事實上,退市方案的低溢價行為,此前就已引發了市場對于歐宗洪家族內部利益輸送和財富轉移的質疑。
流通量低、股價呈下降趨勢,作為物管上市平臺已經失去了融資功能,因而選擇私有化退市,也從而減少維持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和開支。
進入2024年,融信服務進一步由盈轉虧。去年上半年,其實現收入4.2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期內錄得毛利約為8042.1萬元,同比減少4.5%,毛利率約為18.9%,較上年同期減少0.3個百分點。
同期,其經營虧損1.51億元,而上一年同期溢利1783.4萬元;凈利潤虧損約為1.14億元,同比減少1003%。
金融資產減值虧損是一大因素。去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1.96億元,按期增加約494.5%。融信服務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其貿易應收款及其他應收款的賬面進行減值測試,并基于審慎原則作出合理的減值撥備。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務的貿易應收款約為4.98億元,其中來自關聯方和第三方大分別約為1.91億元、3.07億元。同期,貿易應收款減值撥備約2.15億元,較2023年末的1.18億元增加82.82%。
私有化退市后,融信服務短期內或可以擺脫資本市場短期業績壓力,歐宗洪家族或許也能暫時規避監管壓力、騰挪資金。但融信服務的長期發展與增長在哪里,仍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歐宗洪家族的地產平臺融信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2023年末,融信中國的負債總額為1245.24億元,2024年6月30日,負債總額約為1114.79 億元。雖然有所減少,但是整體負債規模還是較為龐大。資產總值也在縮水,2023年末期的資產總值為1473.12億元,而到2024年6月30日,這一數據縮減9.48%至1333.50 億元。
銷售業績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其銷售額分別為578.73億元、164億元,以及73億元。
前文鏈接:又一物企要退市了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李長江出山,加盟“環衛第一股”
老牌物企“火了”,財務總走了
豪宅停車費風波
萬物云18.29%股份被質押,深鐵物業浮出水面
物企掃大街背?
相關標簽:
物業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