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管理層的穩定往往與業績預期緊密掛鉤。尤其是在行業增速放緩、企業尋求轉型的時期,核心崗位的人事變動更易引發市場對戰略連續性的關注。
9月中旬,國星光電(002449.SZ)一紙公告引發市場關注:上任僅14個月的董事、總裁劉正東因工作調動辭職,一同離任的還有董事張勇。
這已是公司一年內第二次核心管理層變動,疊加此前董事會秘書的調整,頻繁的人事洗牌背后,是這家LED龍頭企業業績承壓的現實困境。
國星光電的管理層調整早有脈絡可循。2023 年12月,陪伴公司 17 年的“老將”李程卸任董事、總裁職務,這位見證企業多年發展的核心管理者離開,當時就被視作公司管理層迭代的信號。
2024年7月,公司宣布聘任廣鹽集團高管劉正東為總裁。這位擁有研究生學歷、兼具工程師與經濟師資格的職業經理人,履歷覆蓋科技、地產、鹽業等多個領域 —— 從廣州新軟計算機的部門經理,到廣鹽集團電商和連鎖事業部部長、數字化轉型服務中心主任,再到食安云商公司 “一把手”,其數字化運營經驗曾被市場寄予整合業務的期待。
但僅一年多后,劉正東便悄然離任,且未持有公司股份的他未透露具體去向。
到了 2025 年,人事變動的腳步更為密集:6 月,職工代表監事曾默翔因個人原因辭職,梁麗芳通過選舉成為新任職工代表監事,補位監事會空缺。
7月,原董事會秘書袁衛亮因工作安排調整辭職,轉任子公司風華芯電董事、總經理;公司隨即聘任李文強接棒。
這位“85后”高管背景亮眼,擁有工學與工商管理雙碩士學位,歷經中汽研、南方電網、深創投等機構,在戰略投資與資本運作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目前還兼任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戰略投資部)總經理。短短兩月后,總裁與董事的同步離任,使得公司管理層再度進入“補位”階段。
人事頻繁變動的背后,是公司持續承壓的業績表現。2024年,國星光電營收微降1.94%至34.73億元,歸母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9.83%至5153萬元,扣非凈利潤更暴跌80.97%僅余824萬元,核心盈利能力顯著弱化。
細分板塊中,占比17.13%的貿易業收入同比下滑13.82%,成為拖累營收的主要因素;而電子元器件制造業務雖占比近八成,卻未能實現增長,反映出LED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
2025年上半年業績未見起色,公司實現營收16.81億元,歸母凈利潤僅2457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5624萬元近乎腰斬。
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時,費用管控壓力凸顯:2024年銷售費用增長13.18%、管理費用增長8.76%,遠超營收降幅,而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減少38.38%,資金流動性承壓明顯。
盡管業績低迷,國星光電近半年仍在技術與業務端積極尋求突破,資本運作層面的動作尤為引人關注。
9 月 28 日,公司公告稱 2025 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 A 股股票申請獲深交所受理,此次定增擬募資不超過 9.81 億元,控股股東佛山照明已承諾認購 1.16 億元以彰顯信心。
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超高清顯示 Mini/Micro LED、智能車載器件、光電傳感等前沿項目,同時配套建設研發實驗室并補充流動資金,與公司當前技術攻堅方向高度契合。
對于當前的國星光電而言,當務之急是盡快完成管理層補位,尤其是總裁職位的空缺可能影響戰略落地。
相關標簽:
家居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