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在建筑裝飾行業深度調整與企業轉型的交織期,高層人事變動往往被視作觀察企業發展軌跡的重要窗口。
11月3日,有著“深圳建筑老字號”之稱的美芝股份(002856.SZ)公告顯示,公司非獨立董事胡蝶與副總經理萬征雙雙遞交辭職報告,二人原定任期均至2027年1月17日,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這一人事變動發生在企業“斷臂求生”的關鍵階段,也讓這家歷經四十余年沉浮的老牌企業再度走入公眾視野。
從公開信息來看,此次辭職的兩位高管均深度參與公司運營管理。
胡蝶在辭去非獨立董事職務的同時,一并卸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戰略委員會相關職務,盡管其辭職不會導致董事會成員不足法定人數,但使得審計委員會人數暫時不達標,因此辭職報告需待新任委員產生后生效,在此之前她仍需履行相關職責。
萬征的副總經理職務則直接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其辭職報告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已正式生效。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公告披露,二人均未持有公司股份,也不存在未履行的承諾事項。
回溯美芝股份的發展歷程,其曾是深圳建筑裝飾行業的標桿企業。成立于1984年的美芝股份,伴隨深圳特區成長起來,打造過深圳市民中心、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博物館等諸多地標性項目,在建筑裝飾、幕墻、機電等領域積累了深厚口碑,并于2017年成功登陸深交所主板。
公司創始人李蘇華曾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掌舵者,從早期深耕本土裝飾市場到推動企業上市,他帶領團隊將這家地方企業培育成行業知名企業,其個人也一度通過直接與間接持股成為公司實控人。
但上市后的美芝股份很快陷入發展困境。自2019年起,公司業績持續虧損,2020年引入國資試圖“救場”——原實控人李蘇華將29.99%股份轉讓給廣東怡建,佛山市南海區國資局成為新實控人,公司由民企轉為國資控股,同時簽訂了2021-2023年累計扣非凈利潤不低于4000萬元的業績對賭協議。
如今股權結構顯示,廣東怡建仍以29.99%持股穩居第一大股東,李蘇華雖持有11.24%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但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十大流通股東中多名自然人與基金新進,股權結構呈現分散化趨勢。
業績層面的壓力始終未得到緩解。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僅2.4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4.84%;歸母凈利潤虧損4425.83萬元,盡管較上年同期減虧1619.75萬元,但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仍低至-52.58%,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別僅為0.75和0.74,短期償債壓力顯著。
為扭轉困局,公司近期密集拋售資產:9月掛牌轉讓50項房產回籠資金,10月又擬出售控股子公司廣東英聚建筑51%股權以剝離虧損源,而英聚建筑截至2024年末凈資產已為-4444.24萬元,全年虧損超5000萬元。
企業發展中的爭議與內耗更加劇了困境。2021-2023年業績對賭失敗后,新舊股東矛盾全面爆發:李蘇華公開指責國資股東未兌現60億元工程賦能承諾,多次在董事會投反對票;
廣東怡建則提起訴訟索要超4.2億元業績補償款,直至2024年11月通過董事會換屆罷免李蘇華相關職務才暫告段落。此外,子公司資不抵債、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等問題,也讓市場對其轉型前景充滿疑慮。
如今胡蝶與萬征的離任,成為美芝股份轉型期的又一節點。對于這家深耕行業四十余年的老字號企業而言,如何在高管更迭后穩定經營團隊,依托國資背景整合資源,同時化解歷史遺留的股權糾紛與經營難題,將直接決定其能否在行業調整中突圍。這場“斷臂求生”的轉型之戰,仍在持續考驗著企業的韌性與智慧。
相關標簽:
家居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