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嚴明會
“做有思想的瓷磚”是金意陶何乾的品牌引領,他似乎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生于1965年的何乾,1986年畢業于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硅酸鹽專業,隨后被分配到一個磚瓦廠工作。三年后,何乾南下廣東,入職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并在這家公司待了十二年。
這期間,何乾從一個打工者坐到了常務副總的位子,他也正式跟陶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何乾精通生產、銷售、經營,說他是一位思想者并不過分,他對經營企業的獨到戰略和商業敏感度,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就有所展現。
在唯美任職期間,公司曾一度瀕臨破產,何乾發揮他的銷售才能,把產品提升至兩千萬現金的銷售量,最終使得公司在艱難的環境下活了過來。
2003年底,何乾偶然機會認識了東鵬集團董事長何新明,并受邀入股金意陶,合作經營。39歲的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當時,陶瓷行業的整個市場機制已經基本成熟,用何乾自己的話來講,就是“以前的那一套東西也早被別人玩‘濫’了”。這種情況下,金意陶如果墨守成規,就等于死路一條。
何乾幾經思考,擺在金意陶面前的只有三條路可供選擇:成本、跟隨和差異。他結合金意陶的產品定位和經營狀況,最終提出了“賣思想”的發展理念。
他認為,空間是思想的容器,要讓“有思想的瓷磚”成為金意陶的代名詞。何乾確實成功了,此后,金意陶借由“思想”在一片紅海中殺出血路,奠定了自身的行業地位。
但幾次帶領企業在逆境中沖出重圍的何乾,仍有他力不從心的時刻——金意陶的上市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8年,金意陶相關負責人就曾在接受媒體訪談時透露出“與風投簽訂IPO協議”以及“計劃2010年上市”的信息。
但當時金意陶,正值遇上迷茫期,跨界體育、娛樂的營銷無論讓員工、代理商,還是消費者對其陷入了認知模糊的境地。
2018年7月,金意陶官方微信平臺曾發布“相信文化的力量丨金意陶集團企業文化研討會圓滿召開”一文,當中提到,要“樹立KITO品牌,為IPO做文化準備。”
似乎暗示著,何乾沉寂多年的上市之心,又一次泛起了春光,蠢蠢欲動。
只不過,這么多年過去了,一批批的行業后起之秀,早已先金意陶一步登上了資本市場,而何乾的執念仍未得到實現。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