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劉治穎
房企退市潮仍在延續。
一周內,兩家港股房企宣布退市:
上坤地產因年報“難產”被強制摘牌;五礦地產則因“融資能力有限”主動私有化退市。
10月22日,上坤地產公告稱,聯交所宣布其上市地位將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時起正式取消。此時,距離其登陸港股市場還不到五年時間。
上坤地產成立于2010年,由建業地產原副總裁朱靜創辦,一度擠進行業百強行列。2020年11月,上坤地產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當時內地在港上市的最年輕房企,一時風光無限。
上坤地產因一筆美元票據交換要約未獲得足夠持有人同意引發違約,進而導致2023年到期的13.5%優先票據交叉違約。
2023年4月,上坤地產因無法按期刊發2022年年度報告而短暫停牌。2024年4月2日,其又因未能按時發布2023年年報而停牌至今。
盡管聯交所后續發出復牌指引及額外復牌指引,要求其公布所有未刊發的財務業績、公布業務更新及復牌進展等,上坤地產仍未能達成相關條件,也未能披露2023年及2024年年報,上市委員最終決定將其除牌。
上坤地產方面曾表示,由于公司核心管理人員和財務部門員工的離職,以及審計材料準備不足,嚴重影響了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審計進度。截至目前,上坤地產的董事會成員僅剩執行董事朱靜(主席)和非執行董事林勁峰。
另一邊,國資委首批確定的16家地產主業央企之一——五礦地產官宣將私有化退市。
10月23日,五礦地產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建議以計劃安排方式將公司私有化,生效后,公司將向聯交所申請撤銷股份的上市地位,計劃股份將予以注銷,注銷價為每股1港元,相比于此前最后交易日溢價約104.08%。
對于此次私有化的原因,五礦地產列出五大理由:為計劃股東提供退出機會,公司股票流動性長期處于低水平;從私有化的價格看,可為計劃股東提供機會,以溢價變現在公司的投資;公司股本融資能力有限,已失去上市平臺優勢;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實施長期戰略、提升業務靈活性;有助于精簡企業架構、提升管理效率。
實際上,五礦地產自2022年起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五礦地產董事會主席何劍波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首先要確保“活下去”,把去庫存、防風險放在首位,想盡一切辦法增收節支,減少虧損;嚴守資金安全底線,努力修復資產負債表,確保債務“不爆雷”、交付“不爛尾”、發展“不守舊”。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交投活躍,IPO熱潮持續升溫;然而在資本盛宴的另一面,多家企業卻因種種原因黯然退市,形成鮮明對比。
據樂居財經查閱,已有多家上市房企從港股退市,包括上置集團、中泛控股、銀城國際控股、中國恒大、ESR、首創鉅大、融信服務、復星旅文、北京建設等。
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曾在第二屆香港資本市場論壇上發表演講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強企業管治是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場日趨多變和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汰弱留強,投資者只會追逐具有良好企業管治的公司。
相關標簽:
樂財札記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