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徐酒眠
“物業費從3.1元/㎡/月下調至2.6元/㎡/月,同時提升服務品質。”
華僑城物業“降價提質”的誠意,未能打動南京河西豪宅華僑城天鵝堡的業主們。
在剛過去的周末,萬科物業、保利物業、奧體物業三家進入決賽的物業公司,齊聚天鵝堡花園小區舉行了現場路演、為自己拉票。
最終統票將在11月22日進行。誰是最后的贏家尚不可知,但華僑城物業的守盤之戰算是失敗了。
華僑城物業丟盤
位于南京建鄴區雙閘街道江僑路1號,華僑城天鵝堡是華僑城大型綜合體的三期地塊,該項目自2019年8月入市,2022年6月底交付。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前期物業自然地落入了開發商關聯公司——華僑城物業的手中。
但外表光鮮的豪宅小區內部,物業與業主也難免產生矛盾。
“當前,本小區住宅物業費高達3.9元/㎡,商業物業費更是達到10元/㎡,遠超南京同類無會所、無科技系統服務小區的收費標準”,但“高昂物業費與低劣服務質量之間的嚴重失衡,已深刻影響到每一位業主的切身利益”。
聚焦天鵝堡花園小區業主和華僑城物業,矛盾的焦點主要是高昂的物業費用并未帶來相匹配的服務質量。
根據公開信息,此前幾年天鵝堡花園業主通過12345熱線投訴物業等各種問題超千次,但物業整改始終流于表面——投訴就應付,服務質量毫無提升,小區路面、綠化、車庫、入戶大堂、電梯等公區因為缺乏維護而逐漸破敗。
為了解決“投訴-敷衍-再投訴”的循環,今年5月開始,該小區業主啟動籌建業委會、召開業主大會、終止前期物業合同等流程。
感受到丟盤風險,華僑城物業也迅速做出反應——主動降費。
2025年7月20日,在發布的《告全體業主書》中,華僑城物業宣布將物業費從3.1元/平方米/月下調至2.6元/平方米/月,降幅約16.13%。
華僑城物業承諾“降費不降質”,并表示會增加人員配置,從原來的66人物業團隊擴張至81人,包括管理團隊5人,保潔30人,安保24人,綠化8人,客服8人,工程6人。
有意思的是,華僑城物業在《告全體業主書》中也透露出自己的困境:該小區近年來平均物業費收繳率僅60%,疊加運營成本持續上漲因素,公司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
然而降價并不是保盤的良藥。在8月7日的業主大會上,大多是業主對續聘華僑城物業投出了反對票。
隨后,業委會緊鑼密鼓開啟選聘新物業的籌備工作。9月11日,華僑城物業發函表示,其將不參與天鵝堡花園的物業選聘,在過渡期會維持現有服務標準,對于歷史欠費將依法保留追償權利。
新物企“帶資”競逐
地理位置優越,高端住宅項目定位,天鵝堡花園小區的新物業選聘,吸引了多家知名物企角逐。
據悉,包含碧桂園服務、潤加物業(華潤萬象生活)、保利物業、綠城服務等7家物企提交了報名資料。
10月中旬,潤加物業、保利物業、萬科物業、銀城物業、奧體物業5家物企參與了選聘答辯。
根據公開信息,除了潤加物業,其余4家的物業費收取均為一費制(含公攤),住宅報價在2.6-3.5元/平米/月不等,空置房物業費則按7折到9折不等收取。

而為贏得合約,除了潤加物業,其他4家均拿出了無需業主返還的“帶資入場”誠意。
其中,萬科物業承諾帶資457.38萬元,金額最高,主要用于智慧社區改造。
奧體物業承諾313.74萬元,規劃了單元門電動化改造,非機動車道坡道改造,電梯轎廂、入戶大堂軟裝提升等。
保利物業也不甘示弱,自愿投資300萬元,且承諾墊資100萬,可根據業主需求增加墊資款。
此外,競聘物企還提出了免費的定制服務。
其中,萬科物業每年清洗一次鋁板外立面、外墻玻璃、室內空調出風口,每日上門收垃圾兩次,代送快遞,代遛寵物。潤加物業提供打車、打印、寵物喂養等服務,預繳一年及以上物業費贈送萬象星積分。
10月23日,華僑城天鵝堡選聘物業“多進三”投票結果出爐:萬科物業536票,奧體物業477票,保利物業357票,位列前三,晉級下一輪。
一場行業變革
有行業觀察者表示,無論最終誰能勝出,這場發生在豪宅小區的物業更替風波,都已超越了個案意義:它標志著物業行業從粗放走向精細,從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
事實上,南京天鵝堡的物業更換風波,只是全國物業行業變革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重慶、銀川、青島、武漢等城市已有超過100個小區實現了物業費下調,降費幅度在20%-35%之間。
物業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行業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武漢、南昌、青島、重慶、南京、常州等6個城市的物業服務價格指數都有所下跌。
而過去的2024年,上市物業企業凈利潤均值同比驟降19.7%,毛利率從鼎盛期的30%跌至19.2%,凈利率降至4.2%。
物業公司“躺著賺錢”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物業費降價潮與物業撤場潮同時爆發,物業行業正在向更加艱難、也是更規范和高質量的方向前行。
對于物業公司來說,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必須從過去的管理者角色轉變為服務者角色。
資料顯示,天鵝堡小區由13棟住宅樓、1棟公寓和1所幼兒園組成,占地面積88170.8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5441.35平方米,住宅收費面積194447.28平方米,商業收費面積21113.71平方米。
其中住宅972戶,配建1217個產權車位,350個人防車位及地下設施配套;商業產權車位254個,人防車位28個。
據此大致推算,最終無論誰拿下該項目,每年能產生的物業費收入應該將在千萬以上。
但萬科物業、奧體物業、保利物業等之所以愿意“帶資入場”,更重要的或是看中了豪宅物業項目的品牌效應和長期收益。
而對業主而言,手中的房產是核心資產之一,在大環境走勢無法抵御的情況下,他們希望通過精心維護、嚴格安保等手段,維持自家小區的競爭力。
相關標簽:
物業K線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