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近期,香江電器(02619.HK)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中期業績報告,為這家剛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畫上了上市后的首筆業績注腳。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14億元減少11.7%;歸母凈利潤更從6053.9萬元降至2530萬元,降幅達58.2%,毛利率也從過往的22%左右收窄至19.8%。
這份略顯慘淡的成績單,與公司上市前四年的增長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市場開始重新審視這家以代工起家的家電企業。
回溯香江電器近年的業績軌跡,其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波動特征。2021年,公司營收曾達到14.8億元的階段性高點,但2022年受北美市場需求收縮影響,營收直接下滑至10.97億元。此后兩年雖逐步回升,2024年以15.02億元營收刷新歷史紀錄,但增長背后潛藏著顯著的結構性風險。
凈利潤方面,2021年至2024年雖實現連增,從7180.2萬元增至1.4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5%,但這種增長高度依賴海外代工訂單的穩定性,抗風險能力較弱。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滑坡,本質上是其長期積累的經營風險在上市初期的集中釋放。

成立于2012年的香江電器,核心業務是生活家居用品的研發、設計與制造,產品涵蓋電熱水壺、電烤箱等廚房小家電及花園水管等非電器類產品,主要通過ODM/OEM模式銷往海外市場。
經過十余年發展,公司已在國內布局7個生產基地,并在印尼、泰國投建了新生產基地,其中印尼基地已于2025年第二季度投產。
但從業務結構看,公司長期深陷“代工依賴癥”:2022年至2024年,ODM/OEM業務收入占比分別高達94.4%、95.8%和97.3%,而毛利率更高的OBM自主品牌業務卻持續萎縮,收入從2022年的6137.3萬元降至2024年的4115.3萬元,占比不足3%。
客戶與市場集中問題同樣突出,前五大客戶貢獻超70%收入,北美市場占比長期維持在80%以上,這種單一結構使其對海外政策變化極為敏感。
近半年,香江電器最受矚目的動態無疑是其資本市場的破冰之旅。
在歷經深交所IPO撤回等波折后,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上市募資的核心用途之一,是投入1億元引進海外品牌以強化OBM業務,公司計劃物色年度收入至少5000萬美元的歐美家居用品品牌,但截至2025年4月仍未找到合適標的。
與此同時,新生產基地的投產雖為規避關稅提供了可能,卻也帶來了管理成本的上升——2025年上半年行政開支增至554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9%,主要源于新增設施的人員投入。
從核心矛盾來看,香江電器的根本困境在于“代工紅利見頂與轉型乏力”的雙重擠壓。一方面,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北美客戶觀望情緒濃厚,上半年銷量從1060萬臺降至900萬臺,降幅達15.4%;另一方面,培育近十年的自主品牌未能突破,與同行20%以上的OBM占比差距顯著。
短期來看,印尼基地產能釋放或能緩解關稅壓力,但長期若不能在品牌建設與市場多元化上取得突破,其業績恐將持續受制于外部環境波動。對于這家市值尚處低位的家電企業而言,上市既是融資契機,更是轉型的“壓力測試”。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